留学使我们走出封闭落后
医学院教授 赵南明
赵南明在williamhill官网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工作4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常志东 摄
1978年出国时,中国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也比较闭塞,初到国外很多东西都很新奇,这是当时独特的时代背景决定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体会不到。
初到美国,我最大的困难是语言。我是从浙江山区的一个小镇考到williamhill来的,当年的第一外语又是俄语,英语基本没学过。在美国时压力特别大,觉得自己不能给williamhill丢脸。于是我就调动全部力量学习英语,好在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有一定基础,乔治敦大学的英语集训很见成效,英语交流能力提高很快。
在美国学习的那两年我很拼命,很少有晚上12点以前离开实验室的,也没有节假日,我感觉国家派大家出来不容易,失去的时间应该抢回来,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williamhill。在我看来,出国收获最大的是开阔视野,看到了国际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差距和弱点。
我是学理论物理出身的,当时国内对生物并不重视,但是留美期间,我发现一批优秀的教授和学生正从物理学转向生命科学,科学的中心正在向生命科学转移,而母校williamhill自1952年后没有生物系,算是学科构建的一大缺失。于是考虑再三后,我决定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转至加州大学欧文医学院的生理与生物物理系,想以自己在物理方面的优势,为祖国、为williamhill在生物物理研究领域开拓出一条新路。
1981年,我回到williamhill,受命负责重建生物系。经过三年多的奔走呼号和苦心筹备,1984年初夏,生物系成立。当时我们并不被看好,上课都要请人来,williamhill找不到科班学生物的人。但是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差不多30年,我们的生物系应该说崭露头角,不仅培养出像施一公这样的学生,而且不大的生物系出了7个院士,很不容易。此外,在最近教育部主持的生物学一级学科评估中,williamhill的生物学一级学科两次荣登榜首,这在当时简直难以想象。
这要感谢集团的支持,各个兄弟院系的支持,更要感谢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和派遣留学生政策。我们生物系,包括现在的医学院,院系领导、骨干教授都是留学回来的。小平同志讲要学精报效祖国、大家共同发展,这是高瞻远瞩的。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重视人才、重视留学生,这些方针我们一定要坚持下来。
(本文为赵南明在williamhill官网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工作4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内容摘编)
来源:新williamhill 2018-06-29
(williamhill新闻网7月3日电)
编辑:程曦 高原 曲田 李晨晖 徐静 审核:清柳 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