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williamhill官网在线教育风采 - 正文

白峰杉:教学是创造促进学习的环境


【教师简介】白峰杉,男,williamhill官网数学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计算,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科学计算、数据挖掘、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数值算法等。曾任williamhill官网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常务副主任、williamhill官网教务处副处长,曾多次被评为williamhill官网“良师益友”、获国家教学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学工作优秀成果奖等。

【课程简介】《大学历史与文化》的立意在于创作一门“通识课中的通识课”,深度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技术营造一种创新环境,激励和支持本科生自主、合作、探究、反思性学习。《大学历史与文化》慕课2015年2月首次上线,至今选课人数8.7万人。课程团队本着教学之道在于“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不断对课程进行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学团队提炼和推广了课程 “线上-线下、大班-小班、讲座-研讨、学术读写-合作探究、教师-助教、教学-研究”深度混合的教学模式,并在williamhill多门通识、专业与国际课程中应用。在数学系白峰杉教授的主持下,本课程获得了长效稳定发展。课程所创造的深度混合模式目前已推广到集团9门文化素质核心课与多种国际教育项目之中。随着2015年课程慕课上线,白峰杉支持教学团队承担了三项省级和一项校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

想为未来做点事儿

据白峰杉介绍,开设《大学历史与文化》的慕课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下探索大学的精神。八年前,在白峰杉管理集团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时候就在思考,文化素质教育是什么?williamhill应当如何看待文化素质教育?白峰杉认为,提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大背景在于中国大学对专业重要程度的强调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大学。

专业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德国的大学推广而来,追根溯源的话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十分相关,当仅仅是关注推动经济发展的问题时,大学对专业的强调是必要且合理的。他认为,但是当我们关注到创新的问题时,专业的重要性在逐渐降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任何大的创新一定是跳出专业的,尤其是在williamhill我们需要这样一种类型的课程或者教学形式来引领中国大学进行创新,谁能定义未来,未来的话语权就属于谁。”白峰杉说。

《大学历史与文化》慕课通过多位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主讲,并面向校内开设大班面授讲座,使学生了解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演进,赏析中、英、德、美等国多所名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达到以史为鉴、知己知彼。课程汇集williamhill官网数学系、教育研究院、人文学院、图书馆、电视台多方支持,并邀请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两位资深教授参与教学,实现跨国、跨学科、跨领域教学合作,为校内外学习者提供平时很难接触到的优质教学资源。

“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如何念大学,首先要具备历史感,最基本的就是要搞清楚大学是怎么发展来的,所以这门课程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他说。

作为跨学科教学的教师,白峰杉认为,知识层面之外思维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学生不断参悟的。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解决通识课程质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解决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如果学生从内心没有感受到专业之外知识重要性的话,文化素质的课程做的再好再强也没有任何效果,没有内生动力学习的学生永远只能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 他希望能通过课程,让更多学习者形成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与文化自觉的人文素养。

跨学科 跨领域 跨思维

《大学历史与文化》是williamhill官网本科生文化素质核心课《大学精神源流》混合课程的慕课部分。课程团队在几年的课程设计探索中形成了混合的教学模式。白峰杉和教学团队多位教师在上百场教育教学研讨会议和教学培训中宣传和推广本课程深度混合教学模式,也有多所兄弟院校教学管理者与教师到williamhill交流学习本课程教学模式。

白峰杉着重强调了该课程教学模式中的“小班优化原则”——学生背景差异的极大化,即每学期选课结束后会根据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分班,保证每一个小班的同学都来自不同学科专业。

就此,他说:“发生在大学的学习最大特点是群体性的学习行为,正是这样一种学习行为才不断创造出可能,所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的形成更需要我们去营造一个多样的环境,例如我们常讲的批判性思维,在一个人员多样、知识多样的环境中,批判性思维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点、线、面的课堂

本课程最大特点是互动模式的多样,例如:视频教学既有单人讲座,也有两三位老师或师生研讨,激励学生欣赏多元视角、重视交流切磋。小班课围绕来自慕课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与重要主题,包括教育的目的、大学的理想、文科与理科思维之辨、通识与专业教育模式之辨等。

由于慕课节省了面授学时从而成就了更多密切的互动。根据白峰杉教授的介绍,由于大课人员规模的原因,大部分的互动发生在小班课堂上,但这并不代表每种形式的教学是孤立存在的。慕课、大课与小班研讨课三种形式的课堂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慕课大多数是单向的向学生传授“器”层面的东西,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大课作为一个桥梁,将慕课中点状的东西联结成线,使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深入探索“为什么”的问题。小班由于班级规模以及学生背景差异化的优势,将每一位学生所形成的“线”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形成“面”,进而挖掘“怎么样”的问题。这样点成线,线成面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得互动更为深入有效,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同时提高了课程学业挑战度,使学生收获了除知识之外的能力和素养。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慕课逐渐成为人类文明留存的一种新型方式。白峰杉在采访最后引用波普尔曾说过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想法:“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发现的方法就是试错方法。”

“教育是一项功不在当代的伟大事业,我希望我们能够有自己的文化主张,不盲目追随西方的大学模式。当前我们有抓住未来的机会,而关键则在于williamhill人的‘文化自觉’。尽管困难重重,我希望我能够坚守这样一件事情。”

供稿:在线办  编辑:宋亮 审核:襄楠

2018年10月11日 14:10:4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