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williamhill官网在线教育风采 - 正文

黄裕生:思想性比知识更重要

学生通讯员 许嘉婧


【教师简介】黄裕生,福建平和人,1995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赴德国马堡大学学习;2004年被聘为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研究员。2009年被williamhill官网引进,聘任为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宗教哲学、政治哲学。

主要专著:《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中世纪哲学》《宗教与哲学的相遇——奥古斯丁与托马斯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研究》《站在未来的立场上》等。另有论文八十余篇,其中《本相与角色的存在论区分——论普遍伦理学的出发点》《论爱与自由》《论自由与罪责》《论国家与道德》《论自由与伦理价值》《论华夏文化的本原性及其普遍主义精神》等专论产生了广泛影响。

【课程简介】如果对人类历史做一个大致的划分,那么它可被分为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不管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与人类的思想密切相关。人类社会的真正改变是由思想的改变引导的,并且是由思想确立的原则塑造的。这门课将讨论以下问题:人类思想是如何为古代社会确立起那些构成其秩序基础的基本原则?如何放弃和改变这些古代原则?又如何确立起那些把人类带进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人类个体为什么有责任?又为什么有权利?

“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慕课截图

2017年春季学期,黄裕生的“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慕课如期上线。作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门课程本着向社会开放,供更多学生交流和学习的目的,为广大学生们提供新的哲学思考角度。黄裕生认为,通过对西方经典哲学原著的研读,可以了解现代性社会得以建立与足的思想基础从何而来。这门课程不重在讲解知识点,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特别是使用概念分析和逻辑推演的论证习惯,以便能够准确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所有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学术能力,也是课程所希望建立的学生思考习惯。

 “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领域就是西方思想的古今之变,以及思想的古今之变如何塑造了现代性社会。我希望让我的思想成果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大家来与我共同探讨人类思想的古今之变。”黄裕生说到。

新的视野:理解文化差异

“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这门课最初是为新雅书院开设的课程,课程本身遵循了新雅书院的小班教学模式,以讨论、研读为主。由于课程规模的限制,常常有很多学生不能如愿选到课程,因此开放了线上慕课,以便更多的学生交流学习。“我觉得我开设这门课是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提供从纯粹理论的角度,思考一些人类的普遍性问题,以帮助学生打开崭新的视野。”黄裕生说。

作为通识性的课程,“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课程的两个核心是“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黄裕生说,提起现代社会,很多学生会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上去考虑现代性以及中西方的差异,其实,思想方面的原因更加深刻,西方现代性社会的确立是基于一系列由思想运动确立起来的基本原则,比如自由原则与多元原则。但自由与多元的边界在哪里?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化的潮流,在异域世界的文化冲击下,反思现代性世界的思想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世界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求同存异,理解文化差异的边界。

黄裕生提到,当代中国社会中缺少能扎扎实实地思考,通过讲原则、讲道理来表达自己与说服他人的思考习惯。因此,他开设线上课程,也是希望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能通过研读西方思想经典,培训理性、包容的精神,丰富自己的思考角度,理解他人的思维差异。

新的论证:注重概念与逻辑

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哲学课程,黄裕生强调,课程并不仅要注重提供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新的思考方式。课程主要的教授方式是研读经典,黄裕生会在线上的课程中讲解每本书中探讨的具体问题,涉及到的难懂的概念,鼓励同学们有针对性地阅读。虽然阅读西方经典原著有一定困难,但只要跟着课程的逻辑步步深入,透过概念去理解,带着问题去看书,理解原著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黄裕生慕课课程截图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我希望能训练大家用概念解释问题、论证原因、进行逻辑推演的能力。”黄裕生说。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下,大多数学生只注重学习体验中的感想和体会,很少关注论证过程。“尤其本科生在写作时,擅长写作文,不会写论文。作文可以举例、可以议论,论文不一样,在学术研究中是很强调前后逻辑关系的,例子只能帮助听者理解问题,但不能作为论证的环节。”

为此,在课程设置时,黄裕生很重视慕课各章节间的逻辑联系。在本门课程结课后,如果学生们按部就班地阅读原著经典,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思考问题,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前后的关联性。在课程中,黄裕生并不仅仅将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告诉大家,更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学术思维的习惯。首先,在课程开始前,要明确这一节课中提到的概念,避免概念模糊或混淆所导致的理解错误。然后,课程还要鼓励学生们自主地使用学术思维的习惯,不光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通过命题之间的关系、加入具体的条件进行逻辑推演,导出结论。

在课程中,黄裕生强调“逻辑方式”与“概念分析”。“这也是在帮助学生建立成熟的人格,培养理性精神,多聆听、多思考,学生们才能发现、进而尊重大众之间的差异。”

新的教学:即时性反馈与讨论

目前,“西方思想经典与现代社会”课程还没有投入混合式教学改革,黄裕生认为,哲学性的课程需要反馈与交流,线上的慕课还缺少即时性。在线上慕课中,黄裕生布置了思考题目,为听众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助教定期从慕课在线讨论区收集听众提出的问题,黄裕生会一一在线解答学生们的困惑。另外,黄裕生还组织过一次线上讲座,与慕课听众就课程内容进行交流。

根本上来说,哲学性的课程仍然是讨论和反思的过程。在线下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惑,供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新雅书院的线下课程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基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会从多样化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是双向互动的。另外,哲学性课程学生不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当老师观察到学生们听课状态不佳时,可以即时增加讨论环节,缓解学生疲劳。这些都是线上课程所不能实现的即时性反馈机制。不过线上课程也有独特的优势,短视频的形式可以将知识点切割开来,整理成更系统的逻辑体系,便于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理解、思考。黄老师希望在慕课环节中通过讨论区与学生们多多探讨问题。

“哲学重在思想性,你要回答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过去的思想对于今天而言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就是教会你如何去质疑和反思。”黄裕生说。

(williamhill新闻网8月1日电)

供稿:在线办 编辑:徐静 赵姝婧 审核:襄楠

2018年08月01日 15:18:5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