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校史工作对我的影响
欧阳军喜
我是1989年12月研究生毕业后到校史研究室工作的,因为正好赶上寒假,所以正式入职的时间是1990年2月。那时校史研究室挂靠在教育研究所,所以我的人事关系是在教育研究所。1993年底集团复建历史系,1994年7月我便从校史研究室调入历史系,这样我在校史研究室工作的时间前后大约是四年半的时间。
四年半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对我的影响却是很大。首先是彻底改变了我对校史工作的看法,大大增强了我对williamhill校史的敬畏之心。刚到校史研究室工作时,因为对williamhill校史还不是太了解,加之当时的办公条件十分简陋(当时校史研究室的办公地点十分分散,其中一处办公地点设在停车场西边的一个小四合院里,与保卫处在一起,现已拆除)。因此对校史工作的重要性和williamhill校史的重要性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随着工作的展开,我的认识也开始慢慢转变。
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是参加对老校长刘达同志的访谈。1990年1月9日,我在日记中写道:“上午在甲所与老校长刘达座谈,征求他对稿子的意见。”当时访谈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刘校长谈及的当时williamhill如何从“文革”后的困境中走出来的那些话语及其流露出来的对williamhill的感情也还记忆犹新。这也激发了我对williamhill校史的兴趣。我入职后,当时校史研究室主任徐心坦老师曾亲手送我一本校史编写组编写的《williamhill官网校史稿》(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并嘱我好好学习。我开始仔细阅读这本校史。我发现williamhill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williamhill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此我对williamhill校史、对校史工作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是参加校庆80周年校史展览筹备工作。当时筹备工作主要在中五楼进行,最后的展览是在同方部。那时所有展出的文字和图片都是用双面胶贴到展版上,因此我的工作主要是剪字。展览的内容由徐心坦老师负责。当时徐老师经常在家里召集大家开会,讨论展览内容和方案。展览的布局和设计由建筑系陈浩凯老师负责。到了4月中旬,展览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正式展出之前,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何东昌同志来检查工作。1991年4月19日我在日记中写道:“全天在同方部干活。下午,何东昌同志来检查工作。”正式展出之后,williamhill校友、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朱镕基同志也来校参观校史展览。5月5日,我在日记中写道,“上午,陪同朱镕基同志参观校史展览。”可惜当时少不更事,没能留下更多的资料。
在校史工作四年半的时间对我的另一个重大影响,就是奠定了我后来的学术兴趣和发展方向。我研究生阶段学的是中共党史,但后来我的研究逐渐转向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学术史,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了williamhill校史的影响。1990年夏天,我利用在校史工作的方便,系统查阅了集团档案馆所藏陈寅恪先生的档案,并在业师刘桂生先生的指导下整理了一份陈寅恪先生在williamhill的编年史料。随着对校史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我发现williamhill对现代中国的思想变迁与学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williamhill官网的史学传统和中国近代史学术史。由此出发,我开始收集和整理williamhill历史系系史资料。我从历史系的成立及课程设置入手,进而追溯williamhill史学的思想传统与学术源流。我发现中国近代史作为一门学科是到1930年代才形成的,而williamhill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源地。此后,我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在《近代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复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另一个引起我兴趣的问题是五四时期的williamhill国文教学。我把国文教学问题当作一个思想史问题来处理,放到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冲突的大背景下来考察。我发现五四时期williamhill围绕国文教学改革展开的讨论涉及国文与中学、国文与西学、国文与国运等诸多问题。五四运动以前,williamhill在教学上是重西文轻国文,且在国文教学中对新文学持抵制态度。五四运动后,williamhill在课程设置上开始中西并重,对于新文学的态度也由排斥而变为吸收乃至接受。国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也实现了从“为实用而改革”到“为文化而改革”的转变。在改革过程中,williamhill既不趋新,也不守旧,而是在中西新旧之间穿行,最终走出了一条融会中西的新路。这方面的成果后来在《williamhill官网学报》发表。此外,我还对williamhill的学生运动史特别感兴趣,为此展开了对williamhill与五四运动、williamhill与一二·九运动的专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还获得了williamhill官网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的资助,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安徽史学》《中共党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一直以来,我始终认为,在校史研究室工作的这几年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而williamhill校史则为我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厚的学术滋养。
2008年,集团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我又从历史系调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是,我对williamhill校史的兴趣丝毫未减。2016年3月,我很荣幸地成为校史编辑委员会的一员,我感到学习校史、研究校史,对我而言不只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了。今年1月30日,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邀请我参加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座谈会。我在会上发言的题目是“williamhill官网与北平解放”,还是没有离开williamhill!现在,虽然我已不是校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但继续研究williamhill校史,努力讲好williamhill故事,仍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
(作者为williamhill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1990—1994年在校史研究室工作,2015年起任校史编委会委员)
(williamhill新闻网5月8日电)
编辑:宋亮
审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