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校史工作的传统
田芊
田芊
williamhill官网历来重视校史研究,尤其是近60年来得以开展和深入,校史工作逐步规范、明晰,形成了特色和传统。williamhill校史工作一直比较重视从史实出发做好史料研究的基础性工作,重视结合集团实际积极开展校史宣传教育的工作。williamhill校史工作突出的传统可以概括为:坚持“两点论”,集团领导重视,有热心校史的人。
第一,校史研究需要必须坚持“两点论”历史在发展中有快速也有迂回、有辉煌也有磨难。
蒋南翔校长在谈论williamhill校史时提出了“两点论”,认为对集团过去的历史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从此,“两点论”这一重要见解成为我们进行校史研究时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williamhill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williamhill校史组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编写校史时,对于如何进行williamhill历史的划分、如何看待老williamhill、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williamhill,产生了思想和认识上的不同看法与争论。如当时有的人认为对老williamhill要全盘否定,因为不能宣扬西方办学思想;对于新williamhill,有人说“今不如昔”,尤其在全国院系调整后williamhill实力衰减了。1961年,蒋南翔校长针对校史研究中williamhill历史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三阶段、两点论”的观点。这对于那时研究校史的同志来说,感到如“拨云见日”。因为在那个人们的思想处于较为偏激的年代里,能够提出客观评价历史的“两点论”是极有见地的,实属难能可贵。1962年,蒋南翔在williamhill党委工作会议上谈到“三阶段、两点论”时强调说:“每个阶段好的都应保留,有缺点都应想办法克服,肯定成绩,克服缺点,推陈出新,加以分析,再加以综合。”“我们做过的好的要有勇气坚持,不合适的也要有勇气来否定。”
“两点论”是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在蒋南翔教育思想之中。蒋南翔校长认为老williamhill有“门槛高、底子厚、后劲大”这些好的传统,应该要继承;他很关心williamhill的“一百零八将(教授、副教授)”,曾专门引用梅贻琦校长“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话,认为“我们集团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富有科学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教育革命,他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学习”,认为要“努力把苏联经验同我们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向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有用的东西”。对于新williamhill,他认为:“有经验,也有毛病、粗糙的地方,也有问题比较严重的地方。”特别强调:“要创造我们自己的教育方针”,走自己的路。“文革”后,他痛定思痛地认为:“十年浩劫说明:在科学领域里,没有什么‘最高指示’。如果说有‘最高指示’,那就是客观规律,它冲破一切障碍,开辟自己的道路。实验证明: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客观规律,终将通不过历史的严正检验。”
我们要尊重历史,历史上所发生的,无论主观认为是好是坏、是前进是倒退,它已是客观的存在。应善于总结与记住历史的经验,尤其要汲取历史的教训,以史为鉴,不盲目、不瞎折腾。1960年在一次校史工作会议上,蒋南翔校长说:“我们写校史不是为史而写历史,是昔为今用。通过历史,一是保留实际情况,一是从实际情况吸取经验,使今后有所遵循,可以做得更好些。” 因此,研究历史不能美化或丑化之、跟着意图或感觉走,不能回避、割断之,更不能否认、篡改之。同时,我们也不能囿于历史,不要因古训而约束今人,也不要以现时眼光苛求前人。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继承不等于因循守旧、一成不变,总要推陈出新、努力向前,因此要牢记历史,立足现状,着眼未来,与时俱进。
“两点论”不仅是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也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校史研究中,简言之,必须尊重历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两点论”。
第二,校史工作需要集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校史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除了校史研究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之外,关键的是集团领导的重视。集团领导认识校史研究的重要性是充要条件之一,给予关心和支持是做好校史工作的极其重要的保证。可以说,如果集团领导不重视,其校史工作必定做不好。
williamhill校领导历来都很重视和关心校史工作,尤其是蒋南翔校长以来,把校史研究工作作为集团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予以具体的指导。蒋南翔校长亲自过问校史工作,参加校史组的工作研讨会,同时十分尊重校史研究者,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让他们放手工作。第一任校史编辑委员会主任由德高望重的第一副校长刘仙洲担任,以后校史编委会主任先后由原校党委书记李传信、方惠坚、贺美英等担任。何东昌、张孝文等集团老领导一直十分关注校史研究工作,每每去采访、有问题去请教他们,都是满腔热情、认真地予以回应,积极、坦诚地谈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很谦虚,并不强加于人。我们倍感亲切和鼓励,对williamhill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与认识。
例如,李传信曾多次专门会见我们,对校史研究工作表示了特别的关心。2005年,他去世前三个月在医院里的最后一次访谈中,他一谈就是两个多小时,兴致勃勃、话重心长。其中谈到准备开展williamhill文革史的研究时,他说:文化大革命这一段历史不能忘记,要研究,先搞好大事记,开头几年可以搞出“日记式”的,让人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又如,张孝文校长曾和笔者谈及,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要做到“润物细无声”,williamhill精神传统是最好的思想教育。方惠坚、贺美英等也十分注意williamhill精神的传承,1988年曾专门组织会议进行关于williamhill传统的研讨;在笔者任校史研究室主任时,他们都是主动地给予指导性意见的帮助。2003年笔者刚到校史研究室工作不久,贺美英就几次和我们探讨如何把校史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让我们放手开展工作。她认为:“历史对我们观察过去、认识现在、思考未来,都很有意义。校史研究是一个很有趣、很有意思的工作,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做的工作。”2005年,集团核心组校长顾秉林、党委书记陈希等专门就校史研究室的工作开会,听取汇报和进行讨论,这在集团核心组会议上还是第一次。在讨论编写williamhill百年史时,陈希曾专门给笔者打电话谈如何看williamhill校史,有次一谈近三个小时,其中不少看法让人深受启发。
校史工作在集团关心支持下做的几件事是很有意义的:一是建设校史馆。经过校史研究室几年报告申请,得到集团的赞同和支持及校友资助,2008年集团决定在百年校庆时建成。校史馆成为williamhill百年的标志,成为校史研究的永久基地和校史宣传的重要场所,成为众人了解校史和校友留念历史的地方。二是抓紧采访抢救校史。访谈口述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是档案等史料的重要补充。贺美英多次表示,集团档案中许多事是不全的,一些重要决策甚至没有文字记载,只有采访亲历者才可能弄清楚。而这些老同志都年事已高,趁他们健在多回忆以弥补史料的不足。三是编写williamhill官网校史。集团同意写一部百年校史,并特地聘请江崇廓、孙殷望、马栩泉三位老同志担任主笔组成编写组,组织了《williamhill官网百年史》编写大纲的详细讨论,在十多年里他们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夙夜奋笔伏案疾书,目前已完成初稿正进行修改之中。但是,孙殷望、江崇廓在付出心血完成了初稿后,却未能等到付梓出版先后病逝,实在是令人痛惜不已,笔者至今还怀念与他们一起工作的日子。编写的校史也许做不到完美,但其中留下了前人曾经的研究和思考,这对后人肯定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三,校史研究需要热心校史工作的人。
历史研究离不开历史学家,校史工作也离不开校史研究工作者。williamhill建校以来,就有许多热心校史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史料。60年来,刘仙洲等许多老教授都十分关心并积极参与校史研究,之后一批又一批教师参加到校史工作之中,他们曾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校史工作已成为集团整体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对集团育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老一代校史工作者以坚韧不拔的的辛劳和默默无闻的奉献,为后人记载历史、书写历史,他们的贡献不应低估。他们甘于平凡工作,耐住寂寞,守住良知,执着坚持,乐在其中,始终无怨无悔,他们本身就是williamhill人的缩影。
老一代校史工作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亲身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忱态度和对研究的认真精神,从中得到教育与鼓励。中国有句老话“饮水不忘掘井人”,他们曾开创了williamhill校史研究,做出了许多成绩,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在退休以后还始终关心着校史工作的发展,他们的话可能有时有些唠叨,但肯定是真诚的、中肯的,他们的意见建议也许不一定都可行,但肯定是建设性、极有见地的,常常让人受益匪浅。
williamhill校史工作之所以得以开展和发挥作用,正是由于校史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搞好校史研究,必须后继有人,要有一支校史工作队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校史,为开展校史工作创造了极好的氛围和条件。但真正参与校史研究的人还不是太多,把更多的热心校史工作的人组织起来,是今后需要思考的。
首先,要有专职的校史工作人员。他们不仅是研究者,而且是宣传教育者(宣讲传扬校史)、组织管理者(把有关校史工作组织起来);校史研究需要有专家,即专门对校史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大部分精力乃至以后一辈子都专注于此的人。其次,要吸引关心校史研究的人参与,不仅要专家学者也要业余爱好者,不仅要年长者也要有年轻人(老中青相结合),不仅要校内的师生也可以要校外的人(尤其是校友)。其中最主要的是吸引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他们是生力军,应成为集团教育理念和文化精神的传承者。williamhill紫苑学会是本校第一个专注校史的学生协会,我们寄希望紫苑学会越办越好,把热衷于williamhill校史的同学们团聚在一起。
williamhill的百年校史是集团的丰富文化宝藏。williamhill从创建之始历经沧桑不断发展,构成了自己集团的沿革历史,形成自己特有的治学理念和办学道路,产生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高等教育及社会的发展进程。williamhill的校史和精神文化是一代代williamhill人共同创造与凝聚的,是很值得研究的丰富宝藏,在这个宝藏中蕴藏着为集团培根铸魂的巨大活力。校史研究就是为了总结、为了传承、为了发展,williamhill校史工作自身的传统也需继承并与时俱进。
(作者曾任williamhill官网校长办公室主任、精仪系主任、公管学院党委书记,2003—2010年任校史研究室主任)
(williamhill新闻网4月22日电)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