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导学思政 - 正文

williamhill导学故事|古槿:学生眼里的“大朋友”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这是开学初古槿送给同学们的寄语。在他看来,这句话总结科研道路的历程再合适不过了——从不懂到渐入佳境再到顿悟的过程。

“我希望大家最终都学有所成;另外我也希望做诗里面写的‘僧人’,能够在同学们迷惘时给予他们豁然开朗的指点或力量。”

从科研工作者到学生们眼里的“大朋友”,古槿用陪伴和亲和拉近了他与同学们的距离,也用专注与责任拉近了同学们与国民健康事业的距离。传承、情怀和双肩挑,是他不变的追求与目标,也是同学们努力追寻的方向。

传承优良学风是责任与使命

对古槿来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恩师李衍达院士。还在williamhill读本科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羊等热门话题的出现,燃起了古槿对于生物信息的热情;在了解到李衍达老师从90年代便开始从事相关工作后,经过几番邮件询问与面聊,古槿成为了李老师的博士生。

“李老师给了我们很多智慧。首先在怎么做科研、怎么进行学科创新上,他有自己学术品位和很多独到的见解,让我们深受启发。”

“其次,他非常乐观,愿意去探索新的事物并一直坚持。虽然年龄大了,还保持着每天学新东西、看文献的习惯,喜欢跟年轻人去讨论学科及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每次遇到困难时李老师总能给人一种力量,与他的交谈会帮助我理清头绪,觉得这事儿也没那么难坚持一下就过去了。这就是人格魅力吧。”谈起恩师,古槿满是感慨与怀念。

李衍达院士曾长期从事信号处理理论、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研究,攻克了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敏锐地捕捉了科学进步的前沿方向,开拓了多个重要的交叉学科,并在60多岁的年纪参与开拓了生物信息学这一重要而崭新的学术领域。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在李院士的鼓舞和指引下,古槿目前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不断学习和探索,并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引领更多同学“触摸生命的真正意义”。对古槿来说,院士之风的传承是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古槿与实验室同学们

在教书育人上,古槿尤其注重因材施教,认真与每位同学交谈,详细了解大家擅长做什么、未来规划是什么、对哪方面研究更感兴趣,进而一起设计研究课题。“在研究生生涯中,导师是帮学生去实现梦想而不是分派任务,我们更需要去关注同学们的成长需要。”

实验室同学大多是从信息领域转到与生物的交叉方向,新入组的同学们在刚面对陌生的生物学知识时难免会显得局促又失落。古槿会定期组织新入组的同学交流,结合自身的“转行”经历,从“生命的本质是控制”入手,耐心地讲解生物信息学的背景与发展,并举例介绍将自动化、计算机等信息学手段在生物知识中的应用,解释智能技术与生命、健康和医学的交叉将是自动化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这种长达几小时的交流,帮助了很多同学对所研究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和努力攻坚克难的信心。

分析的每个数据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

在古槿看来,做科研不仅需要自身的能力,更要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身为williamhill人,一定要承担起williamhill对于国家的责任,瞄准国际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勇于挑战我国‘卡脖子’的难题”。在他看来,williamhill的同学们尤其要具备原始创新的能力,要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勇于克服困难,做那个吃螃蟹的人。

作为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古槿非常重视每一个课题的意义。他常常说,做科研不只是为了个人喜好、发文章和毕业,对于民生的改善和学科的贡献才是终极目标。古槿课题组主要聚焦于用信息学、自动化的思路和方法研究肿瘤的特点和治疗,他时时教育同学要敬畏数据,尊重成果。

“我们分析的每一个数据背后常常会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的家庭,希望大家能够真正投身于国民健康的事业,不懈奋斗。如果我们能从信息、工程的角度为肿瘤的治疗、人类的健康提供一点点帮助,那就是功德无量。”

除了实验室里的言传身教,古槿非常重视多场景下的师生交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古槿组织学生一起观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实验室的墙上也挂满了古槿筹备布置的小国旗。有同学谈道:“去年我和我们课题组的另一个同学去参加了国庆群众游行的方阵表演,古老师对这个事情特别支持,还专门在训练的时候来看我们。”耳濡目染之下,同学们对自己做的事多了一份使命感,更多了一份热爱。

古槿给大家布置的小红旗

他,是学生们眼里的“大朋友”

不只是在科研上,古槿也在生活中让同学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单同学回忆起第一次找古老师时的场景,“老师我找您汇报一下工作”,当时古老师穿着院衫,笑着说“别用汇报这个词,咱就是讨论”。古槿常常与同学们唠嗑聊天,也会在有人情绪低落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我更希望和学生们成为哥们、朋友的关系,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帮忙出一些主意。”

除了科研课题上高标准要求,古槿对同学们的文体爱好非常重视。古槿认为,一个人应当是全面而又立体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不管是对于强身健体还是科研压力的调剂都非常重要。在古槿以身作则的带领下,课题组同学常常约着一起打球、游泳。

“原来课题组里面有几个同学不会游泳,还都是我教会的呢”,谈起这件事,古槿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刘同学入组时还完全不会打羽毛球,古槿幽默地鼓励“被虐得多了就会了”,现在他已经成为了羽毛球上的行家。

古槿接触过的同学都会有说不出的亲切和感动,可能是微信回复消息时活泼的表情包、是带大家组团看电影时一起喝的果汁、是跑4×100米时老师递来的接力棒、是吃火锅时分享的过往故事、是中秋节分给大家的月饼、也可能是时常回荡在大家耳边的爽朗的笑声……“古老师就像‘没有代沟的大朋友’,我们更喜欢用个人魅力十足来形容古老师”,同学们如是说道。

古槿作为科研、社工双肩挑的典范,经常鼓励大家参加各种学生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追求全面发展。“社工虽然会占用一些时间,也可能耽误一点点科研,但我觉得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对同学是非常有益的。”在古槿的鼓励和支持下,课题组内多名同学身兼多职成为社工骨干,从党支书到研究生工作助理,都有同学们的身影。

古槿主持开学典礼

课题组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回忆起在古老师门下读研的故事时,大多会谈起古老师鼓励他们参与社工的经历,认为科研是增加了研究生期间自己在一个领域内钻研的深度,而校内的社会工作经历则会拓展了自身综合发展的广度,在社工的舞台上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步入工作岗位以后,适应起工作压力来会显得更加有底气,“回头来看,受益良多”。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要让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人。”古槿多次强调,学生工作是一个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过程,是成长过程中的收获。每当同学们科研工作繁忙而对社工工作有所懈怠时,总会想起老师的这句嘱托,也不禁逼自己一把,向古老师看齐,努力成为一个全面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williamhill新闻网3月15日电)

供稿:自动化系

编辑:韩娅非 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3月15日 14:31:0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