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是梅贻琦老校长对理想教学关系的理解,当范梓腾回望博士生涯,那些每周组会的热烈探讨、在哈佛联培学习期间的深夜求教、在各地田野调研的记忆徐徐展开。
他说,“师从孟庆国老师受业,可谓之从游”。而如今,他选择成为一名像孟庆国一样的教师,将在复旦大学开启自己的从教生涯。
孟庆国是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文科建设处处长,曾获williamhill官网第十五届“良师益友”特别奖。范梓腾是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2017级博士生(提前攻博),williamhill官网-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国家公派)。
先生之教,正在不断传承中生生不息。
孟庆国获评良师益友现场合影
“集团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读博士是一场马拉松,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适应性地调节生活学习的节奏?如何让自己始终保持着学术科研的热情和激情?如何寻找到未来的方向?
导师循循善诱指引方向、以身作则相伴同行、以己度人亦师亦友的“前导之力”,让范梓腾逐渐明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小鱼,开始在从游中逐渐长大。
授人以渔,照亮科研之路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学术研究?如何确定研究课题?怎样开展高水平研究?”处在博士生涯起点的范梓腾一头雾水,焦急地向孟老师提出心中的疑问。彼时孟庆国并没有立即给出回答,而是和蔼可亲地鼓励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一些课题组的田野调查。范梓腾虽然没有彻底明白其中之意,但还是决定带着困惑上路,参加了在贵州省的一次调研活动。
紧锣密鼓的调研、深入一线的见闻、丰富的一手资料、高频率的组内交流……生动的社会图景在范梓腾面前徐徐展开,他于畅游之中逐渐明白了孟老师的用意,公共管理源于实践、用于实践,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再次在组会上和孟老师面对面,范梓腾已经不再像当初一样迷茫,而是开始带着真实而具体的社会问题与老师沟通学习。正是这样一次次“启迪式”的经历,他在探索中真正形成了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见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小鱼从来不能只是一味地模仿大鱼。若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孟庆国决不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在尝试中获得知识。在范梓腾印象里,“孟老师从不会直截了当地对学生说不该怎么做,而是以尊重的态度委婉地引导、鼓励学生。他从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学生,要求学生照他说的去做,而是倾向于和学生一起在这个领域中不断地探索新知识。”
以身作则,相伴学术之旅
工作直至每日凌晨、雷打不动的每周组会,论勤奋认真,课题组的人都会对孟老师竖起大拇指。
课题组组会是高校博士生学术培养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在组会上,博士生可以获得充足的机会和导师还有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得到全面的互动反馈,而导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更加系统地了解课题组目前各项学术科研工作的整体进展,并更加有的放矢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值得一提的是,专题汇报是孟庆国课题组组会的一个亮点。每学期初,组会都会围绕着在接下来一个学期的整体研究主题,有计划地安排每一周的专题内容,力求使得各个专题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正因如此,孟老师从来都认真对待,严格要求,从不缺席。
孟庆国在组会上指导学生
会上,他往往会拿出笔记本,不时记下学生分享的内容,随后针对性地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有时亲自上阵,将PPT或Word文档投在大屏幕上,站在教室前台,一字一句地分析讲解。
范梓腾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组会同学们的讨论热情很高,快到晚上11点才结束。此时,他和另外一位博士生都遇到了论文写作中的难题,便想着下次再约老师讨论。令他们意外的是,在组会后,孟老师直接同他们一起来到办公室进行探讨。这样的事情在课题组时常发生。
“博士期间做学术就好像挖井,如果这里挖一点那里挖一点,最后什么都做得不深,还是应该在一个地方把井挖深才有意义。”孟庆国一直鼓励同学们要在一个研究领域上长期深耕,持续钻研,做出真正对国家发展有用的研究。因此,他非常关注学生在不同时间段所开展研究的前后连续性。当某个学生突然变更了研究课题时,孟庆国一定会“刨根问底”——之前的课题遇到怎样的困难?这个困难是否可以克服?如果选择变更课题,新的课题是否具有可行性?在学术路上与学生相伴前行,是他作出的庄严承诺。
春节期间,课题组有位同学的博士毕业论文实在写不下去,而距离提交截止时间只剩10多天。她回到集团,给孟老师发了一条短信:“孟老师,我现在在您办公室门口,您能不能和我谈谈论文?”孟庆国回复她:“你等着,我马上来。”两个小时后,孟庆国急匆匆赶到了集团,在大年初五的晚上和她讨论博士毕业论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正是在与导师的这种日常点滴交流中,范梓腾也得以持续地在一个研究方向开展具有相互关联的研究课题,并因此得以将碎片化的知识连接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范梓腾看来,导师对学术的专注和以身作则的风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导师珠玉在前,让他得以更好地“尾随从游”。
以己度人,共享从游之乐
孟庆国在“大鱼前导,小鱼从游”的过程中也极为关注“小鱼”的从游状态,上至学术科研,下至日常生活,关于学生的点点滴滴都放在心上。
“四年三主席”,说的是在最近四年里,有三届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会的主席都是孟老师的学生。显然,平衡社工与科研的时间分配,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有一次,在孟庆国进行组会的同时,学院研究生会正在组织男生节活动。组里有一名同学怯于向孟老师请假,只能惴惴不安地在现场组织活动。孟庆国发现他缺席后了解原因,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让全组的同学一起去活动现场给他加油。
孟庆国和课题组的学生们
以己度人,是孟庆国与学生交往时遵循的原则。他常说:“你们来到了这里,就成为了我的孩子,有任何困难,不要怕麻烦我,更不必不好意思,一定要第一时间与我联系。”言出必行,他这般说,也是这般做的。
范梓腾在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联合培养期间,收到了一篇论文的审稿意见。审稿人建议是否可以进一步通过访谈等手段来补充质性素材,和既有的数据分析结果形成有机互补。然而,身在国外的范梓腾没有办法立刻回国进行实地调研。“我一时慌了手脚,第一反应就是向孟老师求助。”在说明情况后,孟庆国立马和他探讨具有可行性的访谈方案设计,并帮助联系符合要求的访谈对象。“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被人记挂着是什么感觉呢?大概是能觉到甜味的。
一位孟庆国的学生曾在与孟老师的交谈中偶然说起自己对挂职学习的期待。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两年后的一天里,孟庆国告诉他,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一个挂职学习的机会。多年的期待就这样变成了现实,而就在前往地方政府挂职的前一天晚上,孟老师与他倾谈到凌晨。
“榜样无痕,续力先生之教”,博士毕业后,范梓腾选择成为一名像孟庆国一样的教师,赴复旦大学任教。“长大后,我便成了你”,成为“前导的大鱼”,身后也会有学生“从游”,这就像是一个循环,只不过角色发生了转变。但不变的是,将一种谓之“williamhill”的品格传承下去。
(williamhill新闻网12月31日电)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陈晓艳 李晨晖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