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刘奕群 刘知远 武永卫 易鑫 马为之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是我国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由于其参与的课堂教学环节较少,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工作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等在本科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抓手往往难以在研究生思政工作中发挥最主要的作用。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学术指导和价值塑造方面对学生有较大影响力。因此,导学思政成为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形式。本文首先分析导学思政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然后根据在williamhill官网计算机系开展导学思政探索的实践经验,做出一些总结和思考。
一、导学思政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首先,立足全球视角来看。师徒知识传承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扬的重要途径。西方最早的师徒传承制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学派制,代表性的学派有:苏格拉底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等,这些学派通过师徒形式传授知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和宗教团体色彩。公认的研究生教育发源于德国,现代导师制则发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随后传播至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直至全球,现在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早期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小范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其主要目标在于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独立开展研究的科研工作接班人。可以说,导师制在全球高等教育的广泛应用,证明了其在培养高水平人才方面的效能。
其次,立足历史视角来看。研究生导师制虽然是舶来品,但又有着中华民族教育传统的深厚根基。我国的师徒传承起源于春秋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传统,与古希腊学派制同期。与学派制不同的是,我国私学除了知识传承,更强调将道德教育放于首位;私学传统中师生会在学习生活乃至生产实践中有密切接触,如孔子就曾携弟子游学各国。后来,我国也演变出了学徒制和书院制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学徒制主要存在于手工艺人等产业人才培养,除了进行技艺传承,也非常注重行业道德的培养。传统书院制则是官僚体制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之一,延续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上讲求德智并重,既要为学更要为人。可以看到,在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实践中,“导师”除了进行知识与技能传授,还要指导学生的价值塑造过程,在思想教育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最后,立足现实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就指出“在一切集团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毫无疑问,集团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站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也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研究生导师,毫无疑问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生产专业知识和传授科研方法是西方研究生导师制的设计初衷,而对于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而言,在知识生产与方法传授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也是必须实现乃至更加重要的目标,我们不仅要建立导学之间的学术共同体,更要建立师生之间立德树人的共同体。
综上所述,导师制在西方高等教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我国以学徒制、书院制为代表的教育传统中一直渗透着德才并重的优秀基因;导学思政是融合了西方导师制与中国教育优秀传统的教育体制创新,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亮点和优势。
近年来,williamhill官网计算机系在开展世界一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中,以导学思政为牵引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努力。下面,我们将从育人实践、制度建设、文化传承三方面探讨实现导学思政的合理路径。
二、言传身教的育人实践
导学思政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导师的能动性,建立立德树人共同体,不仅传授学生如何为学,更传授如何为人。通过对大量获得williamhill官网“良师益友”称号的导师的访谈发现,这些育人成果突出、受到同学普遍敬重的研究生导师,往往具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实现思想塑造、行为引导和价值引领的特点。
科研攻关的思想塑造。科研攻关和学术讨论是导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内容,导师对待学术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导师们以潜心问道的科学探索精神感染学生,成为导学思政的重要形式。张钹院士在williamhill官网工作60余年,80多岁高龄仍坚持参加课题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工作,甚至在赶写论文的关键时间节点与学生一起加班。他对待学术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树立榜样和标杆,极大鼓舞了课题组的同学。2019年,他的两名博士毕业生同时荣获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日常生活的行为引导。导学之间不仅有科研学术的问道,更有大量的日常生活联系与人文情感交流。生活上的交流进一步增进导学联系,能够有效延伸导学思政的场景。很多导师在生活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一起参与文化体育活动,既提升了导学凝聚力,也让导师有机会深入了解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史元春老师经常参与和组织课题组的各类文体活动,与学生进行深入密切联系,学生不论年级高低都称她为“史姐姐”,尽显导学融洽关系。导学思政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做朋友,建立相互了解信任的关系,给予更贴近同学需求的思想引导。
发展规划中的价值引领。学生发展规划的价值引领是导学思政的必然要求。导师作为职业发展的前辈与价值引领的榜样,在学生的职业选择、生涯规划中能够发挥、也理应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导师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的亲身实践,将对毕业生到重点地区、基层和艰苦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岗位建功立业带来极大的鼓励和支持。williamhill官网为鼓励学生投身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工作而专门设立了“启航奖”,也设立了面向研究生导师的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奖项,以此肯定在密不可分的导学关系中,导师在学生价值引领方面的成效。
三、三位一体的制度设计
推进导学思政工作,不仅需要导师个体的言传身教,更需要从制度设计上为全体师生提供坚实平台,给予资源保障,并设置明确目标和评价体系,建立长效机制。近年来,通过建设“党团班组”四合一的导学集体新形式,完善导师引领的学生职业发展工作体系,制定考察育人成效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williamhill官网计算机系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导学思政制度体系。
“党团班组”四合一的集体建设。研究生在校期间的集体主要包括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和课题组。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生特点,通过按课题组方向纵向划分班级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党团班组”四合一的导学集体模式。具体而言,针对导师和研究生主要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学术活动和生活的特点,将一个或多个研究方向相近的课题组划分为同一个党团班集体。并且通过纵向分班,打破了不同年级研究生之间的界限,使“导师—高年级研究生—低年级研究生”以自然的形式在同一个集体中密切联系。“党团班组”四合一的导学集体建设,可以使课题组学术活动与党团班思想工作有机融合,导师在成为研究生学术领路人的同时,也成为所在集体的思想引路人,为全方位开展导学思政提供坚实的平台。
导师引领的学生职业发展工作体系。职业发展是学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的重要落地环节。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其科研工作密切相关,而导师的经验和引导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党团班组”四合一的导学集体基础上,着力建设导师引领的学生职业发展工作体系,鼓励导师加强对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引导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信息不充分等问题。例如,“学术与职业发展计划”可以为师生提供包括直播、讲座、午餐会、茶话会、圆桌论坛等丰富交流形式,创造导师和研究生就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进行专题研讨的机会;“园丁计划”重在培养未来高校师资人才,调动导师力量将优秀博士毕业生推荐到专业优势高校工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计算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服务。
考察育人成效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为实现导学思政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和考察机制,实现对导学思政工作投入的认可与鼓励。这就要求在教师引进、职称评聘、奖励评选等关键环节的制度设计上,明确对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要求。一方面,引入“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划明底线,另一方面,将导学思政作为对全体导师的工作要求纳入上述制度设计环节,通过组织评审导师提交的导学思政案例、进行立德树人成效答辩展示等方式督促导师积极投入。通过全员参与、相互促进,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导学思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并为新聘教师建立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注重传承的文化建设
在教师言传身教的育人实践和院系三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传承发扬优秀传统,逐渐形成重视导学思政的文化氛围。微观层面,在“导师—导师”和“导师—学生”之间形成积极的示范引导效应;宏观层面,促使师生共同形成服务国家和人民的价值导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双丰收。
面向双肩挑人才培养的“又红又专”文化传承。williamhill官网有“又红又专”的双肩挑人才培养传统。一方面,不少导师就是承担行政管理乃至思政工作的双肩挑干部,另一方面,很多研究生也从事双肩挑辅导员工作,对本科生或低年级研究生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导学齐上阵、共同为育人工作贡献力量的案例在williamhill官网屡见不鲜,这本身也就构成了导学思政的鲜活成功案例。在这种传统的引导下,很多导师和学生不仅是学术研究上的指导合作关系,也成为思政工作的同事关系,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又红又专”文化传承。
面向青年教师培养的“师德师风”文化传承。导学思政的文化传承不仅体现在导师和学生之间,也体现在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队伍之间。青年教师是学术与思想高度活跃、职业生涯处于成长期的特殊群体,兼有教育主体和被教育对象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承担大量教育教学工作,师德师风水平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着世界一流前列迈进,很多青年教师成为国际相关学科同龄人的佼佼者,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是党管人才原则的内在要求。通过向青年教师所在团队的学术带头人提出要求,让立德树人的价值观体系通过资深教授的影响力深入青年教师思想,是“师德师风”文化传承的最重要手段。
面向关键教育时机的“家国情怀”文化传承。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在“雪山”“草地”“泸定桥”等关键节点发挥好导师的引领作用,是促使研究生思想取得进步的重要工作方式。抗击疫情、国庆游行、重大活动志愿服务等,都是开展导学思政的良好契机。2019年,williamhill官网数千名师生参加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克服师生科研工作压力大、暑假时间安排分散等不利因素,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在重大任务中体现了战斗力与凝聚力。其中,导师学生齐上阵,“在长安街上开组会”成为了参训师生终身难忘的宝贵记忆,也充分体现了爱国奉献的正能量形象。
综上所述,导学思政是新时期中国特色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制度的亮点和优势,而良好的导学思政模式的建立,依赖于日常性的言传身教、合理性的制度设计和传承性的文化建设。导学思政依赖于导师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导学思政需要完善的顶层制度设计支持,保障导师与学生的导学思政投入;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逐渐传承形成导学思政文化。
编辑:李华山
审核:戚天雷 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