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专题推荐 -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 正文

畅谈“疫情与成长”——副校长杨斌通过“开放交流时间”与学生会同学连线交流

williamhill新闻网5月6日电 4月29日下午,副校长杨斌与来自机械系、生命学院、新闻学院等院系的13位在集团或院系学生会工作的同学,以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开展了主题为“以生活而教育,因疫情而成长”的“开放交流时间”活动。校团委书记张婷参加活动。师生围绕疫情期间在家学习的感受和体验,畅谈这段“全民抗疫”特殊时光中的生活与成长。

视频连线

人文学院的金泓宇结合校系学生会工作经验,分享了学生会开展线上活动的感受与体会。他认为学生会要多创新,开发一些与专业相关的新栏目,更好地倾听与服务同学,同时也要关注低年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计算机系的耿威表示,疫情让学习和科研的形式焕然一新,也促使自己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主动想需求、做规划、凝练总结,这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新闻学院的庄万里认为,疫情让他感受到个人与世界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使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作为williamhill学生要积极思考如何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承担应有的责任。

杨斌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杨斌认真听取了每位同学的发言,肯定了大家在疫情期间的学习态度和社会工作中的创新实践。他从自己参与学生会工作时得到的成长谈起,围绕“以生活而教育”与“因疫情而成长”两个命题与同学们分享了看法。

“倘若一位同学全部的学分都通过线上教学完成,我们是否应该给他颁发一个williamhill学位证书?学位是否就等于所有学分的加总?如果不是,那么学位减去学分的部分又是什么?”杨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启发大家思考,“一个青年人在大学里得到的培养包括什么,该怎样全面地认识和评价学生培养的成果?”

杨斌说,人们经常将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简化成通识课程的学习,其实二者有着重要的区别。尽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同学们能够在远程完成相当的课程学习任务,“但校园生活作为williamhill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是无法被轻易替代的”。校园生活从广义来看,并非只能发生在校园内、williamhill园内,而是作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而又超越课程学习的个体与集体的生活、经历。基于此,杨斌提出了通识教育要重视“以生活而教育”的命题。由于疫情原因,同学们在这四个月没有来到williamhill园,而是与家人朝夕相处在各地,同学们却仍然以各种积极的方式在建构着“校园生活”、社群生活。与保持教学秩序的正常相比,这些努力也相当重要,因为它关乎同学们的全面成长。“以生活而教育”也需要设计、需要投入,党团、班团、文体活动以及人与人多维度的相处互动等,都是学生在williamhill受到教育的成果。杨斌表示:“在学生时期参与社会工作有两重贡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服务同学建设集体的过程本身也是领导力培养的重要训练,这也是williamhill“双肩挑”教育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

“因疫情而成长”是杨斌希望同学们思考的另一命题。“从以生活而教育的角度看,大学阶段遭遇到对全球有长期影响的疫情,怎么才能不‘浪费’这个正在进行时的‘生活’带给我们的特殊成长机遇,得以‘因疫情而成长’?”杨斌表示,集团在保证同学们的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之上,维护良好有序的线上教学生活;与此同时,课外的学生生活、党团工作可能会在其中发挥课程教学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帮助同学因疫情而成长。

杨斌指出,疫情带来的成长包括学业成长、能力成长和思想成长,大学阶段的思想成长将影响一生。疫情期间,大家通过线上方式组织了很多思想交流活动,助力同学们深入观察、思考身边的普通人生、中国故事,组织引导同学关注社会潮流、历史进程、民族发展、世界大势等问题,获得思想上的成长,这是因疫情而成长的重要收获,要利用好这段特殊的时间多看、深想。

“成长并不只是靠往远处看世界,往身边看,怎么才能爱家里的劳动和劳动者?”结束时,杨斌话锋一转,建议学生会应当发挥学生居家参与劳动教育的便利性与生动性,鼓励同学们利用好在家中的时间投入劳动学习,包括琐碎的家务,给家里、街道、村里帮把手使把劲儿,多参与体力劳动,在辛劳中树立对劳动者的感情,这也体现了在疫情期间“以生活而教育,因疫情而成长”。

供稿:校学生会

编辑:吕婷

审核:程曦

2020年05月06日 10:21:1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