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的时空表达:williamhill向帆课题组可视化呈现疫情信息
记者 李晨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之后,与疫情相关的信息迅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疫情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疫情的主战场在哪里?哪个地区感染人数经历猛烈地增长?
疫情往往具有时间性、空间性的特点,如何直观再现传染病的时空模式,了解疾病和地区之间的关联性,不仅是医学研究关注的问题,也是公众亟待了解的信息。
“疫情信息传播领域面临着重大挑战,每个人都在尝试理解复杂的疫情,我们希望让公众愿意看、看得懂,才能使他们安心。”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向帆带领其课题组的同学们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开发了精准、及时向公众传达疫情信息的移动终端平台(http://zeelab.cn/WuhanCircleGraph/)。
移动端数据可视化界面
数据可视化是传播复杂信息最有力的手段,视觉艺术在其中会对公众的信息认知产生重要影响。1月24日以来,向帆课题组以多种可视化方式向大众呈现和传播疫情数据信息。除了第一时间了解全国各省市新冠肺炎患者的增量、总数外,公众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对比,进而提升自身对信息的认知度、理解度和解释度。
向帆认为,流行病的时间和空间因素可以帮助人们认清疫情趋势。通过整合数字技术、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力量,人们能看到实时的、发展中的疫情动态,降低公众的焦虑和恐慌,树立起协力抗“疫”的决心。
时间维度: 流图可视化设计
2月15日湖北省之外的疫情流图
疫情流图可视化设计的形式,是一个从左向右发展的时间结构。每个省的当日确诊病例数量是一条曲线,每条曲线的垂直高度随同当日国家发布的数据变化。曲线的外轮廓高低起伏的状态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新增病例数量的变化,并突出那些疫情严重的地区。
每日流图的生成、发布和讨论,逐渐成为一种开放数据、动态传播和公共参与的实验,让更多人愿意阅读数据、理解数据。可视化设计在参与人文研究时,它本身的领域将会被拓展。随着每日数据的注入,流图的形式本身已经超出了静态表达时间的实践功能,流动的力量正驱动着我们看向疫情的终点。
空间维度:交互的圈层图可视化
2月15日疫情圈层图
实时、交互的圈层图反映了各地疫情的相对程度,每一个省的城市,都集合在一个圆圈里。每一个城市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量定义着圆圈的大小,它们紧紧地被省级圆圈包裹着,被中国和世界包围着。每个城市的位置,根据容器图的算法,按照空间面积自动分配。公众可以通过拉动时间条回溯疫情变化过程,点击地名、省名和国家名称详解每日疫情的变化程度。
当人们谈及一个“地方”,不仅仅表述着空间位置,而且包含着情感因素。离开人们熟悉的地理地图,圈层图直接将城市显现出来:每一个地名都是让人牵挂的家园。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各地病例的减少、清零,公众在这里将见证各地疫情的消失,在面向未来的视野中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念。
向帆课题组通过与腾讯新闻合作,将官方每日发布的数据按小时更新,让人们能够在手机端以直观、易懂的方式理解疫情数据。截至2月15日,这个可视化平台的访问量已有30,000多人次,相关内容在腾讯新闻的浏览量达153万人次。
目前,向帆课题组仍然在争分夺秒地进行平台的优化和迭代,为了开发出运转更为稳定的程序,设计出效果更为直观的界面而努力。可视化信息平台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同时,为大众传媒提供了疫情数据可视化的设计参照,也为国际可视化设计研究社区贡献了新的研究经验。
面对疫情,为公众提供可靠、可理解的信息是每一个研究者的初心。在可视化的信息传播中,时间条的右端,必将成为这场疫情的终点,让我们在回溯中一起见证疫情的消亡。
项目创作者:向帆 朱舜山 任祚承
王瑞 马菡璐 房曦桐
姜慎微 张君竹
素材提供:向帆课题组
编辑:李晨晖
审核:戚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