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徐燊 何乃昕 张雨辰
2020年秋季学期很多课程采用了“线下线上实时互动”的融合式教学。
相比于集团的其他学科课程,艺术实践类课程除了教授知识之外,有更多“身教重于言传”的演示互动内容,在线上教学情境下如何更好的实现互动?这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的课题。
williamhill官网美术学院绘画系副教授闫辉作为williamhill官网融合式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对在线课程有着丰富的讲授和课程应用经验,熟悉雨课堂、会议系统等教学辅助工具。凭借自己主讲的慕课、以及两学期以来线上教学和融合式教学实践的体会,闫辉不断改进、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更加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的教学情境,并为对融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有诸多疑问的教师特别是艺术实践类课程的教师,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教学设计方案。
线上教学的挑战与创新
春季学期,闫辉以线上教学的方式,完成了“人体素描写生”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的讲授。“素描人体写生”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线上教学的情景下,现场写生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闫辉打破原有写生的概念,设计了参照图片进行素描写生的授课方案,并结合线上教学的优势,加强了人体形态学、中西方人体艺术史、艺术家个案等多方面相关知识的讲授与讨论。在保持教学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重新设计了教学的结构、拓宽了学习的内容。
由于在线学习学生更容易注意力分散,闫辉将每次课程时间设定为20分钟,将作为重点的“人体形态学”知识拆解、分成小块集中讲授与演示,整个教学过程高效而富有节奏。对于课堂无法兼顾的内容,闫辉要求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并要求大家梳理“中西方人体艺术的发展史”“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人体艺术”等问题,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上的沟通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一些教学直播工具(如雨课堂)所提供的“弹幕”功能,学生可以实时的大胆表达个人想法。闫辉认为,应充分鼓励学生的这种网络互动方式,只有实时地捕捉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疑问所在,迅速地予以回应,进行“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才能完成“入心入脑”的教学过程。
在完成课程内容的同时,闫辉会在课堂临近下课的时段安排轻松、自由的交流互动环节,老师化身“主播”,通过弹幕功能就同学们在课程以外关心的一些话题和事物(比如学业的其它方面、个人成长的挑战、校园生活等)进行讨论。学生思维更活跃开放,老师则获得了对学生更多维度、更立体化的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课程思政和价值塑造,促进同学们的成长与进步。
闫辉认为,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自由表达的窗口,不仅会提升教学的效率,也一定会得到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生代学生的积极支持。闫辉强调,“对于艺术实践类课程,‘现场’的教学永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线上教学的本质,挖掘其可能性,真正以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让线上反哺线下’才是应有之义。”
勇于“试错”不惧“挑战”的混合式教学
闫辉在面对疫情带来的教学挑战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通过改进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秋季学期,闫辉开设了全院选修课“铜版画制作”课程。开课的前一周,他运用雨课堂和会议系统两者共同配合,为同学们进行线上开课介绍,展示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教学目标和评分标准等基本的课程信息,让学生对全新的课堂模式有基本认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铜版画制作”混合式教学课堂
闫辉在课程第一周给大家布置了一项贯穿整个课程的作业,要求同学们以“Research Book”的形式,记录自己在课程的前期讨论、技法实验、创作构思、同类艺术家比较、最终作品等方面的学习过程和体会,帮助大家反思自己在主动学习、创新探索等方面的收获与问题。同时,可以加入“个人卡片”,包括自己的生活照、经历背景、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希望其他人了解的关于自己的“有趣的事”(Fun Facts)。每位同学在最后一周的课上作总结宣讲。这种形式既促进了学生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加深了师生、生生之间更深入的了解。
这门课上,闫辉还尝试了“挑战式”学习方法。闫辉认为,预习观看在线课程,让同学们对铜版画制作有了基本认知。线下课堂讲解时,就要精简内容、强调重点,将更多时间留在动手实践和“试错”环节。在演示基本操作之后,闫辉鼓励学生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 “试错”,对错误的总结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思考,有利于可能性的探索。“试错”与“挑战”二者相结合会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有趣。在学生们自行讨论、实践之后,闫辉会演示比较完美、标准的制作方式给同学们参考,鼓励学生之间展开学习竞赛,并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宣扬“艺术美育”,传承“专业精神”
作为艺术类实践课程,闫辉一直注重“身教重于言传”的过程,这并不只是对于知识和绘画技法的传授,更是希望能结合自己讲授的每一门课程,更加深入地向同学们传达艺术之美、文化之美,提倡严谨踏实的专业精神。
闫辉开设的慕课强调“制作”的过程,通过踏实专注地刻版,细致耐心地印刷等环节,培养学生们专注、严谨、认真的专业态度。闫辉在录制慕课时,强调视听体验的美感,视频的光影画面、字幕设置、背景音乐,甚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讲授声音都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也力求精炼、清晰、富有节奏感,让学习者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享受。不仅是线下课堂的同学们,对于线上学习“铜版画制作”的社会学习者,不论是成人还是中小学生,都能起到“艺术美育”的作用。
“铜版画制作”线上课程截图
艺术教育的融合式教学实践
融合式教学是williamhill官网在国内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对教学场景提出的解决方案。
相较于春季学期的完全线上教学,融合式教学需要考虑的教学场景更多,需要涉及到的硬件设备也更丰富。对于艺术实践类课程该如何更好的开展融合式教学,闫辉根据自身教学的特点,以及对教师开展融合式教学的问题与需求进行了研究,从教师讲授、课堂讨论、现场示范与实践三个教学场景,提出了符合艺术实践类课程特点的、可以落地的融合式教学设计。
闫辉认为技术的进步会帮助在线学习者更加贴近现场,但在课堂上促成真正的“有效交流”,还是取决于教师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教学的探索,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业的热情,形成教与学的互动需求。古人可以“千里传信寄真情”,可见距离并不构成交流的障碍。要给一门慕课注入持久的生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更新前沿教学内容、完成课程的迭代和更新。
在线教学拓展了教育的边界,使人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更便捷、更立体地获取专业知识。在线教育加强了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学术交流,有助于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混合式教学能够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资源相结合,拓展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开展更灵活的师生互动交流形式,具有更多可能性。未来,闫辉将继续进行艺术实践类课程线下与线上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探索。
(williamhill新闻网1月6日电)
供稿:终身教育处
编辑:李晨晖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