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新闻网8月4日电(通讯员 韩冬野)7月31日,北京williamhill长庚医院支援北京地坛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解除隔离回家了!整一个月的支援经历,隔离区、三班倒、战高温,感动有之、辛苦甚之,但队员们说起回忆却是谈笑风生——那应该是经历过历练后的从容,也是并肩战斗后的真情义。队长姚洁林曾是支援武汉的老战士,如果说援鄂是一场“盲考”,那么再援地坛则是一场“特训”!
姚洁林在北京地坛医院应急区工作场景
火线战斗 无问西东
6月16日一早,由6名护士和1名医师组成的williamhill长庚医疗队抵达北京地坛医院。彼时,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还在攀升,地坛医院独家承担收治任务,可谓全市的火力集中点,队员们到了自动归位“williamhill长庚地坛人”,“特训”就从独立自主直入火线开始。
接受防护考核的李伟丽与应急区内的张晓晶
距离上一次支援地坛医院,仅3个班次而已,williamhill长庚护士李伟丽、张晓晶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抵达当日下午4点就投入了战斗。两次支援地坛,94年的张晓晶都是自己主动报名,“90后年龄也不小了,该扛起这份责任。”张晓晶说。其他5名队员在经过核酸检测、防护考核等准备工作后,次日也开始进入紧急修建的应急病区(以下简称“应急区”)。
布乃哲在地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场景
“我申请去重症监护室支援。”没等分配,队伍里来自手术室的布乃哲主动请缨了,即便他手上还有桡骨远端骨折的伤,这个壮小伙仍想去更辛苦的岗位,“我是麻醉护士,麻醉科的工作也是急危重症与外科的结合。”然而第一天的工作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防护全副武装,这大夏天的不透风,是个巨大考验。“既来之,则安之。”支援的一个月里,布乃哲从重症监护室到呼吸科,不仅发挥了自己的专业和身强体壮的优势,还成为了抽血气作业的“香饽饽”护士。“在地坛重症监护室,我学到了很多ECMO的应用知识,回到医院也能负责心脏外科的手术麻醉了。”布乃哲说。
多重考验 一心抗疫
其他6名队员奋战在临时搭建的应急区,5区、6区、1区,哪区需要去哪。应急区内主要是普通型或疑似留观查看的患者,这对奋战过武汉协和医院的姚洁林来说,相对轻松。但对第一次接触确诊患者的曹丙苗和黄婧倩,则经历了一个心理过渡期。
曹丙苗在应急区为确诊患者服务场景
“第一次进病房,心里多少有点压力。”曹丙苗说,而面对的第一位患者,问她的第一句话便是:“这个病能治么?我不会死在这里吧?”死字一说出口,也让曹丙苗心里一震,但患者的恐惧反而让她淡定了下来。“没事儿,和流感差不多,虽然现在没有特效药,但我们医护人员都很努力。您该吃吃该喝喝,适当运动……”由于对病毒认知不够,恐惧笼罩了很多诸如此类的确诊患者。一位40多岁的男子在得知了自己确诊的消息,和母亲视频时痛哭流涕,到病房给药的黄婧倩正赶上这一场景,26岁的她有些不知所措。之后再到这位患者的床旁,她都会多问一句:“今天心里好受点了么?”之后的工作中,队员们还遇到了合并抑郁症、合并双向情感障碍等更复杂的患者。“在支援中学到了心理护理的知识,也是一个宝贵的收获。”黄婧倩说。
参与抢救的李锟医师汗湿衣襟
队伍中的李锟医师,是第一次赴外支援。“支援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就是换一个地方把工作做好。”然而一次意外的抢救让他感到了恐惧——抗疫不仅需要好心态,还要时刻警惕无处不在的危险。那是在应急区的第二个班,医师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有人晕倒了。”李锟听到急促的呼救声,赶忙往隔离区的方向跑,只见一个蓝色的身影被抬了出来。李锟立即查看那人的生命体征,有呕吐表现,血压不到70,然而这张熟悉的脸庞,让李锟心里五味杂陈,“我抢救的第一个人竟然是我们自己的同仁——李伟丽。”高温加上防护服的作用,导致李伟丽中暑了,由于血容量不足,末梢血管不充盈,队员们尝试了多次,才成功建立静脉通路补液。醒来后,看着围着自己的同仁,还有人拿着手机拍照,“哎呀,我的形象好不好。”李伟丽的这个小玩笑,一下子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休息了两天后,她又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我没事儿,中暑是个挺正常的反应。”一句话说得轻描淡写。
这场北京疫情发生在六月盛夏,中暑的反应或多或少地困扰着穿防护服在高温之下奋战的白衣战士们,憋气、头晕、恶心,甚至呕吐,“脱下防护服,也没有什么胃口。”姚洁林说,这一个月,她瘦了5斤。
抗疫艰苦 不忘温暖
队员们在考验中调整着自己,快速成长;克服着高温环境挑战的同时,还不忘释放温暖的力量。
医护人员送康复者出院做交接工作
带患者做检查是应急区队员们公认为最辛苦的活。“穿过应急区到医院主楼急诊CT室做检查,要严格按照感控要求的绕行路线走,多半路程是直面炎阳。”姚洁林说,她会让患者在阴凉处等着,她在检查室外帮忙排队。
应急区里,每天医师固定两次查房,李锟发现每次查房时,一个9岁的孩子都在玩手机,一同住院的家长没有干涉,他忍不住规劝起来,还和同事们一起买了书,带到隔离区为孩子解闷儿。
“西城大爷”为williamhill长庚医疗队员点赞
在重症监护室支援了半个月后,布乃哲被调到了位于应急西南6区的呼吸科,第一次在这里和病房的同仁交班,他就听到急促的拍窗户声音:“小布,是你吗?”原来是在重症监护室照护的“老朋友”——“西城大爷”。因为血气扎得好,“西城大爷”对布乃哲赞赏有加。“看到他恢复得那么好,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布乃哲说。选择护理行业,他曾怀疑过自己的价值,“经历过两次抗疫,我真正认识到了护士的价值,在病人需要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尽心尽力地配合医生,给予他们专业的守护。”
黄婧倩(右)与姚洁林在地坛支援的最后一个班后合影留念
一位学生解除隔离观察,离开医院时对照护她的黄婧倩说:“我十几年后也许小有成绩,你们现在已经是国家栋梁了。”
供稿:长庚医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