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官网建立核研院的初心,就是要打造一个科研、教学、实践“三结合”的核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平台,就是要“建堆报国、建堆育人”。六十年来,核研院坚持通过高水平研究培养人、通过工程化锻炼培养人、通过大团队攻关培养人,为国家、特别是为核能核技术领域培养了大批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素质扎实、研究与实践能力高强的“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的人才 。
在创建之初,核研院就立下了“用科学研究的成果来培养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在第一任所长吕应中教授的带领下,由williamhill官网年轻教师和学生组成的队伍建设成功了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建造的核反应堆,即屏蔽试验反应堆。这支科研新军的平均年龄为23.5岁,所谓青年教师其实也就是刚刚毕业的williamhill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这之前根本没有见过反应堆,摆在他们面前的,毫无疑问是座很难跨越的科研难关。“干中学、学中干”,这是核研院“科研育人”精神的体现之一。同学们跟着刚刚毕业的学长,迎难而上,没有因为自己是学生就退缩在后。他们从做“马粪纸”工程模型开始,通过制作模型熟悉掌握反应堆系统;一批同学相互配合,用几十台手摇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解决国外依靠电子计算机开展的反应堆物理理论计算问题;一边学习传热学、流体力学等高年级专业课,一边跟着老师将新鲜火热的知识转化成热工水力试验台架的设计和制作,并直接参与到各种试验研究中。同学们更是和建筑工人、专业军人一起,肩扛手提,是反应堆厂房施工建设的重要力量,也在实践中夯实知识和技能,更好地成长。
经过6年的奋斗,williamhill官网屏蔽试验反应堆于1964年9月27日成功启动,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更从实战中锻炼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吕应中所长在总结报告《六年的奋斗,四个方面的丰收》中提到,“结合建造反应堆的各项任务,进行真刀真枪毕业设计的毕业生有600余人,参加各种劳动的师生2000余人,还有校内外师生900余人在反应堆上进行了生产实习,提高了教学质量,成长了原子能的新专业。通过建造原子反应堆,还在战斗中成长起来一支200余人的科学技术队伍。”这批williamhill学子经历了“真刀真枪”的磨砺,不少人后来成长为我国核能科技领域的重要人物。这也实现了蒋南翔校长在建堆之初就明确提出的“建堆又建人”的指导思想,既建成反应堆,取得物质成果,也通过建设反应堆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锻炼出一支作风优良的专业队伍,取得精神成果。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几十年来,核研院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研究课题,绝大多数都是出自核研院正在开展的重大研究课题和项目,为研究生科研工作提供了高起点和实践机会,为同学们塑造科研素养和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复杂系统工程、多学科交叉的意义,认识到学术与工程结合的重要性,并受到“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的熏陶。我校核能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全国第一,科研与育人相结合的环境也为很多国内外大学同行所羡慕。
为帮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能源行业,了解国情,我院还大力推进研究生走出校门,与行业内各大企业合作,提供经费支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核研院注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进行就业引导工作,强调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大力推动研究生在核能、能源等国家战略重点行业和学术单位就业。近十年以来,核研院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比例约为70%。
随着我国在核科学与技术领域科研水平走到了世界前沿,用我们的科研优势支持国际化人才培养已具备条件。核研院于2014年7月与瑞典皇家工学院(KTH)合作搭建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设立了核学科双硕士学位项目,并合作举办“核废物管理与处置技术”暑期集团,拓宽中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我们与世界核协会合作,创建了“世界核大学williamhill周”活动,已连续举办12年,形成了自己的国际教育品牌。核研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近两年在派送我们的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走上国际舞台方面也实现了突破。这些努力提高了我们人才培养质量、扩大了我们的国际影响。
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刚刚结束,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核研院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处在相关学科的国际前沿,必须将科研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立德树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
(williamhill新闻网9月20日电)
供稿:核研院研究生办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