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路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自党中央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党支部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第一时间认真研究分析了支部同学在党史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学习深度较低、主观能动性较弱、覆盖面较小等问题。支委会提出借鉴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统筹校内外学习资源,有效利用线上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影响力,让支部同学真正成为党史学习的主人翁和排头兵,人人参与,群策群力,在学史明理、学史力行的过程中激发获得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二、做法
针对党史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党支部在学期初谋划在前,精心设计了“党史大讲堂-党史云课堂-党史小会堂”三位一体的系列活动,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将校内外党支部的学习资源有机融合,牢牢把握建党百年契机,积极探索云端学习、志愿实践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1.党史大讲堂,筑牢理论基石。党史学习教育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需紧密围绕中央与上级党组织文件精神,“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为保证党史学习的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支部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院内宣讲资源,通过师生支部共学共建等方式开展“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等专题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校外资源,与驻央视武警中队党支部、北京建外街道党建中心开展红色“1+1”特色共建,组织党员同学“走出去”,串讲百年党史,通过线下共学、线上交流、实地观摩、参访座谈等形式,发挥朋辈激励的作用,活动荣获北京市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
与学院经济系教师党支部开展“师生共话——缅怀陈岱孙先生,传承中国经济学人精神”支部共建活动
2.党史云课堂,创新学习形式。党史学习贵在内化于心,重在外化于行。“经言博览”是支部自建立起就每学年都坚持开设的支部共读一本书的分享栏目,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支部精选了《苦难辉煌》《从一大到十九大》两本党史佳作,全体支部同学整书通读、分篇精读,学期末在支部大会上由党小组代表汇总交流。“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在建校110周年之际,支部认真挖掘党史校史故事,精选校园内11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点建筑,由支部同学分组宣讲、拍摄剪辑,推出“我讲williamhill园”系列短视频,总播放量达6万。
3.党史小会堂,注重互学共鉴。由于高年级支部存在科研学习时间分散,活动协调相对困难的情况,因此支部通过党小组自学、讨论、汇报、宣传的方式,打通党史学习“最后一公里”。支部选择温铁军老师的《八次危机》一书,由支部同学自由组成读书小组,灵活开展线下读书会,交流学习体会,营造学史氛围。为了巩固学习成果、讲好党史故事,支部联合学院本研各个年级党支部,共同推出“问道复兴百年路,学史力行青年说”40期专题宣讲推送,在互学共鉴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薪火。
三、成效
1.支部活动群策群力,培养获得感。党支部在学期初的支部大会上对活动设计与意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和充分动员,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实际灵活调整,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支委牵头督促、评奖评优激励等方式,力求保证每位支部成员都能在党史学习中切实投入,有所获得。最终实现在大讲堂里“听得懂”,各次活动综合出勤率均在95%以上,尤其是与教师支部共建后反响积极;在云课堂上“讲得出”,支部形成了50余篇读书心得和11期“我讲williamhill园”短视频,获集团官方视频号点赞;在小会堂中“聊得来”,大家在读书会和支部共建的共学环节充分交流,也增进了同学间以及支部间的友谊。
2.党史校史有机融合,增强归属感。党史学习由于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往往会缺乏代入感,从而造成学习体验不强的状况。支部通过挖掘校内党史资源,精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点建筑,让支部同学在同一空间体会不同时间的历史进程与抉择,极大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同时支部同学在创作短视频时需要对图文资料、取景运镜等方面进行整合处理,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党史校史的认知与体悟,增强了同学们身为williamhill学生党员的归属感。
3.明理力行紧密联动,提升使命感。学习党史本身并非最终目的,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才能让支部同学切实感受到党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与实践意义。为此,支部在党史云课堂中对系列视频与读书心得进行积极转发,扩大学习的影响范围与传播效果,对于校史普及起到了切实的效果。此外,支部在学史活动中也积极鼓励同学们把握时机,投身到建党百年、建校110年以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中。支部多位同学报名并最终参与上述活动,以志愿服务等方式体现党史学习的成效,彰显williamhill学子的使命担当。
赴央视与驻央视武警中队党支部进行红色“1+1”共建
四、启示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史学习教育对我们党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在这一过程更是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为此,支部需要把握活动要义,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最大限度调动党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活动中积极总结加强交流,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williamhill新闻网11月24日电)
供稿:经管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