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校领导,各位师长,各位同仁:
感谢会议主办者给我这个机会,来汇报一下物理系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运行、成效与存在问题。
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是我们追赶世界一流物理系的重要一环。近十年来,在分析了美、欧等国的体系之后,物理系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秉承物理系的学术传统,以学术水平作为研究生质量保障的第一要素,从招生、培养和评价几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顶层设计:研究生从入口到培养全过程,由研究生培养委员会把关。培委会由十余位教授组成,每学期召开3~4次工作会议,把控招生和培养全过程。学位授予则由学位分委会把关。两个委员会人员侧重点不同,但有一定重叠。
招生: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招生制度。以夏令营为契机,从国内的各个重点高校,邀请同学报考。在报名中强调物理学主干课程的修业情况,报名材料同时由5位教师审定排序,培委会最后以30%左右的比例录取入营。入营后,开放与各位导师见面并填报志愿,之后分组面试。培委会再以30%左右的比例录取。严把录取关。
培养:课程的开设由老师申请、培委会把关通过。新开课之前,培委会主任、系主任和教学副系主任要与教师先行沟通课程内容,给出建议。对已有课程,也正在逐门梳理大纲。此外,物理系注重学术氛围建设,将全系博论打造成一个学术交流的盛会。近5年来,每次论坛有35~40名导师全程参加。博论的优秀选手,被推荐到五校博论,优秀者将获得五校物理系系主任联合签名的奖状,这对学生鼓励很大。我们要求博士生毕业前听取30次有记录的学术报告。
博资考试是物理系夯实培养质量的另一个传统措施。每名学生在入学后两年之内,要通过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两门综合笔试。每次通过率控制在60~70%的水平。这个考试旨在督促同学打好物理基础。尽管有导师认为学生准备考试会耽误课题进度而建议取消,甚至也有同学有相同呼吁,但物理系一直坚持这一传统,毫不放松。
评价:物理系制定了较高的研究生创新成果标准。这次改革之前,我们的标准高于集团的标准,集团的博士生成果统一标准只是我们退到最后的选项,而前面选项则重点强调在顶级期刊发表研究成果。这次改革,我们响应集团号召,也深入讨论和思考了新的评价机制,制定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中间过程性评价,并强化匿名评审,在“破”的同时,做好了“立”的工作。可以说在这方面,我们的改革步子迈得不小。
我单独说一下运行了多年的匿名评审系统。我们做了一个软件,以基金委的学科分类目录,建立了庞大的专家库。根据论文提交的领域和关键词,在库里寻找专家,自动进行分配,人员干预极少。由教务和专家建立单线联系。如果专家自己不说,没有哪个导师或同学能知道评审人。此为严把评价关。
保障培养质量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导师队伍建设。物理系通过不断优化人才引进的制度和流程,近年来在队伍建设方面的成绩斐然,这为我们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了基础保障。近年来,我们系的高水平科研,一多半是由年轻的教职贡献,而这些工作中,绝大部分是研究生在一线完成的。我借此机会感谢集团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由于时间关系,思政方面的举措没有时间介绍。在一系列措施之后,我们育人成果显著。近10年,数十位毕业生在国内外重点高校获得教职,崭露头角,一大批进入国家重点行业或到西部就业,不少同学进入了基层或公共服务部门。本系培养的研究生在2018年首获斯隆奖。
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之后,我系开展了全方位的学习研讨,培委会开过两次会。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义、改革创新方向等各方面,作了更多的自检。结论是:我们在招生环节、课程建设、建立系级学术报告体系、建立学态全程管理系统四方面,还可进行重点改革,培委会制定了相应规划,正在推行。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意义重大,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路上。
谢谢。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