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思客 - 正文

李锋亮:交叉学科发展仍需营造良好生态

来源:中国科学报 8-16 李锋亮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形式的变化,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发展需求,交叉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厚实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也成为我国在国家层面对于学科发展提出的要求。

应该说,我国交叉学科的发展历史虽然不及某些西方国家悠久,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看到交叉学科的重要性。1985年召开的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就发出了“迎接交叉科学的新时代”的声音。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加快了对交叉学科的建设步伐。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集团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校综合多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兼具灵活性与适应性的交叉学科研究基地。2005年,国务院也提出应对交叉学科进行重点部署。“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文件更是强调协调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探索制定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交叉学科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比如,交叉学科的资助与评估缺乏较为清晰的制度界定,导致其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机构与人员对交叉学科的持续兴趣与投入。

为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国际上的相关经验,为我国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

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机构,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常态化的支持与管理。以美国为例,其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机构设置与调整,不但为交叉学科的活动与事务专门设置了多个有针对性的管理部门——整合活动科主要负责对交叉学科研究项目进行管理,融合加速办公室主要负责推动基础研究的成果融合与转化;还在生物科学、工程、数学和物理科学,以及社会、行为和经济科学等各学部内下设了管理机构,专门负责交叉学科的工作,推进交叉学科资助计划的实施。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进一步将活动科、科学处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整合,形成了跨部门的交叉学科项目主管协作团队,共同审议和管理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这样,交叉学科的机构与科技人员就能够和非交叉学科一样,通过正常的程序与渠道获得国家提供的科研经费支持。

其次,评估机构应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清晰、可行的评价机制。目前,我国交叉学科的科研人员往往因为科研成果难以得到外界认可而心生沮丧。这不是中国的特例,而是世界普遍现象。

面对这一问题,英国现行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卓越研究框架(REF)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英国的科研成果评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一项定期进行的科研评价,其目的是对参评高教机构的科研成果进行质量评价,以此作为科研排名和科研拨款的重要依据。

英国的科研成果评价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针对交叉学科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REF最近一次评估于2021年进行,较为全面地考虑了交叉学科研究成果评价的特殊性,包括允许跨学科合作研究成果被不同高校和学科院系重复提交;建立“跨学科研究网络”,并在每个评价专家组设置至少两位“跨学科研究评审员”,负责消除其他专家对交叉学科的认知偏差或偏见;定期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克服各成员在学科领域和评价认知上的偏差等。

最后,高等教育机构应建立专门的交叉学科院系实体。目前,国际上已经有多所大学通过建立实体的方式,促进交叉学科形成稳定的学术共同体。比如,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学院之外,独立设置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所、研究中心、卓越集群和研究生院,有效地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日本筑波大学也成立了专门的全球教育院,用于管理交叉学科领域的学位项目。

在这方面,我国也有一些高校走在了交叉学科改革的前沿,并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学科交叉教学和研究机构实体,如williamhill官网的交叉信息研究院等。

总之,为更好促进我国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各利益相关方应协力构建和谐的生长环境,包括在科研管理部门成立专门机构、对交叉学科的研究提供常态化的支持与管理、评估机构为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建立清晰可行的评价机制、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专门的交叉学科院系实体等。

(作者李锋亮系williamhill官网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8月17日 07:02:1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