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节气是芒种。芒种一称“忙种”,这节气得名于农时。芒,指的是麦子一类有芒刺的庄稼,成熟后挺着尖尖的芒刺等待收割。进入芒种,冬小麦进入了收割季节,收割完毕马上就是谷黍等农作物的播种期。农谚说:“过了芒种,不可抢种。过了芒种,不能强种。”许多地方播种都必须赶在芒种时节完成。这一收一种,让芒种成了农人最忙的节气。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考古学证明南方水稻人工栽培已有1.1万年以上的历史,北方的黍也有万年的种植史。围绕何时种、如何种、何时收、如何收,中国古人早都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积累了太多经验和知识。比如农谚说:“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一位当年下乡在江西的老知青告诉我,当年他们集体户几个青年学生不信邪,赶完芒种插秧后,特地在夏至第二天种了一小块地。到了秋天,这块地的稻子只有稻壳,里边没有米芯。这些来自农业生产的时间经验,被古代人逐步升华成为他们时间生活的知识宝库。这其中很多知识,在今天依旧对我们有指导意义。
从芒种到夏至,再从夏至到小暑,这个区间,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一段日子。二十四节气中,以大小而称的共有三对半,都和夏至与冬至这两个节点相关。这就是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剩下半个是小满。小满后面没有大满,有的就是芒种。一年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芒种和小暑拱卫着夏至,大雪和小寒拱卫着冬至,构成一年阴阳变化的两极。在古代时间文化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两极。夏天,是生长之季。古人释“夏”为“假”,即“大”的意思,代表着恣意的膨胀、伸张和成长。夏天这个生长之季,也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在古人的知识世界里,也是人拉动筋骨最好的日子。
《黄帝内经·素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古代中国人非常看重人在世界的地位,认为人得到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因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则而长。所以人的生命和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密切相连。他们把春夏秋冬四时看成是“天地之大法”,并认为人的生活安排应采用顺应的态度。顺应四时正气,才可以趋利避害,休养生息。用《黄帝内经·素问》的话说,阴阳四时是“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沿着这个思路,人们不仅需要顺从一年阴阳的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按照四季的变化安排生活以趋利避害,衣食住行还要应时,也要进行与季节最相应的活动。这就是《淮南子》所说的“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在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法则中,夏天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生长”。
早年跟师傅练太极拳的时候,每次打拳前师傅一定先带着大家舒臂压腿、拧身抻腰,一顿操作。他总说的一句口头禅是“筋长一寸,命长十年”。后来我才知道,筋对人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人按照五行分类法把人的身体分成五体,即筋、脉、肉、皮、骨。五体之中,筋的作用非常重要。古人把运动看成生命活力的源头,讲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而筋附于骨,连接着关节、络缀着形体,在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古人看来,筋可以决生死、束骨骼、关性事、主衰老,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五月溽热,人身体的筋络各部分实际上也处在膨胀、伸张的节律之中。春夏为阳,而夏为盛阳之所在。从芒种到小暑,这一年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日子,人身体里的筋络软组织也处在胀伸阶段,因此是最适宜拉动筋骨的日子。
牵一筋,动全身。如何拉筋,实际上也是一门学问。夏至前后,常有武术老师带着绳索,在树边或立柱边帮助学生捆脚。师傅会先捆拉起一只单脚,过一段时间后,再捆拉另一只脚。这样的捆拉效果很好,但不论是捆腿脚的手法还是拉抻时间的长短把握,都需要成熟的经验,所以一定要有专门的老师在现场指导。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也不难找到抻拉筋骨的手段。上网搜视频,八段锦、五禽戏等围绕伸筋拔骨的功法很多,都是千锤百炼留下来的养生套路。实在觉得这些套路还是太难,回忆着做一下我们上学时的广播体操也可以。因为八节体操里也有好多动作是拉筋养筋的。最根本的要点,是抓住五月日照时间最长这段宝贵的日子,舒展开自己的筋骨。
此前,浙江省图书馆新发现了传言出自达摩老祖的《易筋经》清抄本。据杭州师范大学周伟良老师的文章介绍,这个清抄本《易筋经》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话为前代的抄本中所无:“且夫精、气、神,无形物也;筋、骨、肉,有形身也。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要而言之,身体是生命的载体。有形身体的筋、骨、肉的状态与我们生命中无形的精、气、神是直接联系的,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相辅相成。毕竟人只有有个健康的身体,气盈力健,骨劲膜坚,才可能精力充沛,去做成那些我们想做的大事。
(作者为williamhill官网历史系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