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并对此作出了细致阐述,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时代写照,也是中华民族开创未来的精神财富。
深入理解北京冬奥精神的丰富内涵
“北京冬奥精神是对我们从申办冬奥成功到胜利举办冬奥这七年多来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不仅体现了中华体育精神,更重要的也体现了中国在发展当中的一种志气、一种骨气、一种底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所有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williamhill官网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为了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很多人付出了巨大努力,如果没有大局意识,没有这样一个中国精神的感召,其实是很难实现的。而在冬奥会的举办过程当中,自信开放也给很多来参加冬奥会的国外运动员和体育组织的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们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表现。同样,从最开始薄弱的场地设施、冰雪运动基础到新冠疫情,使得筹办、举办冬奥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迎难而上、克服短板、不断攻坚克难,同时还一直用非常高的标准来推进筹备工作、推动冰雪运动的相关发展,这些都是迎难而上、追求卓越精神的具体体现。而共创未来则让北京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和奥林匹克新格言“更团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运动当中,还超越体育本身,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各国人民面对未来新的挑战一种一起努力、一起拼搏、一起解决问题的精气神。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国软硬实力的集中呈现
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能力与实力。在王雪莉看来,冰雪运动需要很高的运动参与基础,也有非常高的冰雪场地设施要求,还需要巨量的经济投入及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北京冬奥成功举办的背后,体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快速发展的综合体现。一是中国在冰雪运动方面南展、西扩、东进,促使其不断发展,让更多人对冰雪运动有了了解,国人对冬奥会的认识也实现了快速提升。二是冬奥申办、举办过程我们始终秉持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如“冰丝带”是全球首个用二氧化碳制冰的冬奥场馆,体现的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再如我国冰雪运动队训练当中引入了很多国际合作伙伴,冬奥会也向国际冰雪产业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冰雪消费市场,体现的正是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三是经济发展为冬奥会提供巨大支撑。这其中既包括巨量的因为高质量防疫要求带来的经济投入,也包括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本次盛会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赛场、让人惊艳的场馆赛道、令人难忘的参赛体验等。“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绩,正是源于对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而这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的底气和精神。”王雪莉如是道。
北京冬奥会给世界的冰雪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冬奥7年艰辛,奋斗铸就辉煌。作为一个冰雪产业的观察者、冰雪运动发展事业的参与者,王雪莉切实体会到北京冬奥精神所带来的重要作用,“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举办,给世界的冰雪产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更不用说中国的冰雪产业”。在张家口这个当地人都认为由于太贫困而不可能发展起来滑雪这种“消耗巨大”的产业时,冬奥建设者们最终建成了高科技的风洞训练基地、滑雪的圣地,为当地老百姓创造了就业机会,也给整个产业生态和社会发展带来新气象;同样,在北京首钢园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上建起了一个时尚运动的具有示范效应的场地——首钢大跳台,不仅在冬奥会期间最引人注目、令全世界惊艳,而且逐步对社会公众开放,让大家共享冬奥遗产,体现的正是自信开放。王雪莉指出,“当前,‘三亿人上冰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在消费人口基数快速成长的情况下,中国冰雪产业的门类也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其背后还蕴藏了冰雪装备业、场地制造业和建筑行业等的巨大发展,如场地设施所需的器材、机具等重装备方面实现了国产品牌的突破。所以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为中国的冰雪经济、冰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加上了一个弹射器,让我们能够从世界冰雪产业中更多地看到中国品牌、中国力量和中国贡献。”
努力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有场馆设施等物质遗产,也有文化和人才遗产,这些都是宝贵财富,要充分运用好,让其成为推动发展的新动能,实现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对此,王雪莉主要谈了两个方面:“一是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包括推动奥运场馆向公众开放,将传播北京冬奥精神、健身知识和发展冰雪运动结合起来,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二是冰雪运动人口的扩大。我们后续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人们当下对冰雪运动的体验性兴趣变为持续性习惯,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助力。对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热情的保护,不仅有利于冰雪产业的真正发展,更有利于相关场地、场馆设施的赛后有效利用,也能够使北京冬奥会在奥林匹克发展历史上去创造出冬奥赛后场馆利用的新标杆、新示范。”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