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诉讼这一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实便利,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着力点
“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参加诉讼”“在线庭审平均用时36分钟,比线下节约23,案件平均审理周期60天,比线下缩短14。”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在线诉讼依法规范进行。在线诉讼这一互联网司法新模式,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实便利,成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个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同样离不开信息化。作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无接触式的在线诉讼成功通过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也在疫情期间实现了加速落地。只要一部智能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完成立案、送达、调解、开庭、执行等诉讼程序。这极大方便了诉讼当事人,减轻了因时空局限所产生的诉讼负担,实现了“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同时,诉讼全过程的信息化、无纸化,也为完善司法公开、提升司法效率、落实司法问责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符合司法规律的信息化建设,助力在线诉讼全面升级。近年来,人民法院在完成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3.0版之后,为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提出了以知识为中心的信息化4.0版的目标。未来升级后的在线诉讼,有望实现5G远程庭审、VR还原现场、人脸情绪识别等,区块链技术的深化应用也有望解决电子证据的鉴真难题。基于司法大数据整合的智能审判辅助,可以为更加客观认定事实、更加精准适用法律提供助益。
建设网络强国,在线诉讼是与之匹配的审判运行模式。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在线诉讼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隔空”庭审缺乏现场参与,一定程度影响司法的严肃性与仪式感;“云端”质证也会涉及线下证据的审核、判断等问题。推动在线诉讼更有质量、更加高效,需要完善与信息化技术相适应的程序规则。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就在线办理案件的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线上与线下的诉讼场景虽有不同,但都应当进行规则治理。通过更为详细、合理的在线诉讼程序规则,使法官有法可依,当事人有规可循,更有利于守护“云端”秩序。同时,除了明确适用范围与条件,指引法官选择适合的案件进行在线诉讼之外,还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权。
在线诉讼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也彰显了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司法为民宗旨。随着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的加速融合,更高效、更便捷、更有质量的在线诉讼,将更好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也将为全球互联网法治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williamhill官网法学院)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