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实验室团队
国外大学教授搞科研的强大后盾
来源:光明日报 2014-4-20 胡德维
在美国、英国、日本的大学中,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教授一般都是独自进行研究,没有自己的研究团队。而理工科的教授则完全不同。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只要经济条件允许,搞自然科学的教授们就会发出招聘启事,招募博士后研究人员。当然,如果这个教授本身就是博士生导师,那么除了博士后研究人员外,他还会招一些在读的博士研究生。此外,团队里还会有一些辅助科研的行政管理与服务人员,他们往往负责后勤服务、接洽学术研究项目和商业研究项目,以及负责媒体接待与新闻发布等公共关系事务。
美国、英国、日本大学里有名的理工科教授大都有自己的专属实验室,或者与其他人共享国家级的实验室。在某个教授的麾下,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有人专门负责研究,有人专门负责项目接洽,还有人专门负责后勤保障等等,大家为了某一项研究而共同努力。如此,就能让自然科学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们以最快的速度研究、发现最新的成果,然后及时撰写学术论文,再投稿、发表。
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学系和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教授,拥有一个以自己的姓氏命名的专属实验室——苏德霍夫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的官方网站上,详细列出了实验室的组成人员名单,其中不少成员还附有照片、电子邮箱、是什么类型的科研人员、受教育简历、已发表了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等信息。2013年11月15日登录苏德霍夫实验室官网时,我们在上面看到,苏德霍夫教授的团队一共有31名研究成员。
苏德霍夫教授经常领衔申请一些重大的科学研究项目,然后和他的研究团队一起分工、合作研究、发表学术研究论文。目前,苏德霍夫实验室正在进行的重大科研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2009年启动的“自闭症谱系障碍异质性与突触功能的相关性系统测试”。除了苏德霍夫教授,他的同事、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教授罗伯特•C•马伦卡也是这个重大研究项目的主要领衔者。因为该项目有可观的资助资金,所以苏德霍夫教授可以招聘到许多年轻有为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这样他就有了许多可分配工作任务的研究人员,然后大家分工合作,集体进行科研攻关。
与苏德霍夫一起分享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耶鲁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主任、生物医学教授詹姆斯•E•罗斯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兰迪•W•谢克曼,以及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都拥有以他们各自的姓氏命名的实验室。
在英国,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发育生物学家、剑桥大学动物学系的约翰•伯特兰•格登教授也拥有一个以自己姓氏命名的专属实验机构——维尔康姆基金会与英国癌症研究慈善机构格登研究所。在这个研究所的官方网站上,详细展示了格登和每一位研究人员的照片、研究兴趣以及最近发表的代表性顶级学术论文。2013年11月15日登录格登研究所官网时,我们在上面看到格登教授一共有19个专职的研究人员。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拥有自己的研究合作者团队。比如,高级研究员朱莉•艾林格有14个研究合作者,艾里克•米斯卡教授有12个,安德烈娅•布兰德则有17个。此外,该官网上还介绍了可供博士研究生学习和博士后研究的岗位,欢迎有志学者前往求学和加盟。
由于格登研究所是维尔康姆基金会与英国癌症研究慈善机构共同设立的研究所,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得益于此,格登教授和其庞大的研究团队申请到了维尔康姆基金会与英国癌症研究慈善机构的许多研究项目。维尔康姆基金会是英国最大的非政府慈善基金会之一,致力于提高公民的健康福利事业。维尔康姆基金是英国最大的生物医药研究赞助者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基金之一,与美国的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相似。与此同时,格登研究所还可以申请其他政府与非政府的科研项目。如此一来,格登研究所的研究项目非常多,其获得的研究资金也就非常多。这样良性循环的结果是,科研成绩斐然、成果丰硕、声誉远扬,慕名前来求学的博士生和前来求职的科研人员云集,团队的竞争力十分强劲,项目和资金自然源源不断。
与格登一起分享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山中伸弥,同样拥有以其名字命名的专属实验室——山中伸弥实验室。2013年11月15日登录山中伸弥实验室官网时,我们在上面看到列着他强大研究团队的组成人员名单:1名顾问,1名特命教授,4名讲师,1名助理教授,17名研究员,38名技术员工,8名大学院学生,1名研究生,5名行政助理秘书。
此外,在山中伸弥实验室的官网上,我们还能清楚地看到其研究团队的“研究与技术”情况,了解他们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最新研究”,以及已经发表过的学术论文的编年目录。通过这些,我们很快便知道山中伸弥教授研究团队的科研实力是多么强大,成果是多么丰硕。比如,2013年他们已经在美国《干细胞》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即将发表1篇学术论文。再比如,2012年在美国《干细胞细胞》《美国科学院院报》和美国《干细胞转化医学》期刊上各发表1篇学术论文。2011年,则在美国《分子与细胞生物学》、英国《自然》、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英国《自然•方法》期刊上各发表1篇学术论文。而在2010年和2009年,则分别在包括《自然》和《美国科学院院报》在内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高达12篇和20篇。
由此可见,美国、英国、日本的大学教授之所以能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如此卓越的科研成绩,与他们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在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要取得重大成就,往往不能依靠单打独斗,而是要依靠团队的紧密合作。可以说,美英日大学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得主的研究团队,给我们的大学改进科研方式、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提供了许多非常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