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制度迎来“大修”之日
两院院士大会在院士增选和退出问题上“动刀”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6-10 邱晨辉 马露
院士制度终于要“大修”了。
今天,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按照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安排,修订两院院士章程将作为此次大会一项重要议程。而章程的修订会涉及院士增选机制和退休退出等问题。这些源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的问题,已在院士群体中热议半年之久。这也成了此次大会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颇具意味的是,在今天有关院士章程修订说明的会议环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均选择闭门会议。
不过,在今天下午和晚上两院分别召开的学习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座谈会上,有关院士制度改革的话题仍引起不少院士的热议。
尽管已经92岁高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拿起话筒后依然“很激动”,“有一些人,当了官还想花钱当院士,(有的)当了院士又想当官,这不是真正为科学技术作贡献。院士要让人家尊敬,就要做好表率。改革,应该改,改了才能更好地创新。”
院士是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最高学术称号。按照吴老的说法,此次院士制度改革,将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个“结果”。
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天下午两院闭门会议期间向院士群体公布的章程修订案,包括对改进完善院士遴选制度、规范院士退出制度等问题作出的具体规定,而这些规定已分别经过两院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只待在全体会议上院士审议和表决。
事实上,根据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今天的工作报告,早在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工程院方面就已经提出了《关于改革完善院士制度的初步设想》,今年4月,又形成了《关于改革完善院士制度的初步方案》。
此后,由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中科院、工程院、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加,研究制定了总体方案。周济说,工程院的章程修订案就是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的。
按照总体方案的思路,院士制度改革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学术导向,减少行政干预,使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的本质定位。
记者了解到,具体到两院此次修订院士章程,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个是增选工作要重视学术导向,尽量避免行政因素的干扰,涉及到提名候选人渠道的改变。再者是完善院士增选机制,提高院士的广泛认可度,涉及到选举机制和程序的改变。三是健全院士退出机制,涉及到处理院士违规违纪行为制度的完善。
提名渠道的改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看来“至关重要”。他向记者透露,此次章程修订提出取消部门、地方和军队等的推选和遴选提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部门利益、领导政绩观急于求成的表现”很大程度都归咎于此。
周济今天在作报告时就直言不讳道,当下院士增选工作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受社会环境影响,候选人或其所在单位“助选拉票”、“集成、包装”的现象仍然屡禁不绝。
此前,社会上热议的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只差一票落选院士”事件,其参选过程中,原铁道部的力挺便起了不小作用。据记者了解,此后,两院院士增选的提名渠道将向“学术”方向改革。
在院士增选机制方面,记者通过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了解到,此次章程修订或将增加全院院士总选投票环节。据称,此举有利于对交叉学科的候选人进行有效把关。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告诉记者,此举也从一定程度上对“烟草院士”现象作一个回应,以完善制度——
2011年,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工程院院士,引发争议。当时,包括钟南山在内的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的多位院士就“极力反对”,称谢剑平所称“降焦减害”科技成果中的“减害”一说,是对人体健康而言,其评审应由医药卫生学部来进行,而不是谢剑平所在的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然而,一个学部“插手”另一学部的院士评选、复议事务并无先例。当时钟南山就建议在合适时机修改章程,“章程在大是大非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关于院士退出这一被称作“硬骨头”的问题,记者了解到,两院或将给出“劝退”的机制,即劝其退出院士队伍,而劝退的相关程序与撤销其院士称号并无甚区别。一位不愿具名的院士告诉记者,之所以给出这样一个机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有的院士行为虽然没有构成违法犯罪,不到撤销院士称号的地步,但是已经对院士群体的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就要劝其退出院士队伍。
事实上,现有的两院章程里也有院士退出的规定,比如院士行为触犯法律或丧失科学道德按规定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
至于退休,吴孟超说,“有人问我,你当院士,90几岁了,你还干啥?我说我体力能行,活一天,干一天。作为一名医生,有的人60多岁才开始集大成,经验丰富,到作贡献的时候,我想多贡献几年。”
他告诉记者,退休问题自然有其原则,一是尊重院士意愿,能作贡献就作,有退的意愿也可以退,“怕就怕一些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利用院士名气拿钱拿项目,不让退”;二是别妨碍年轻人创新,给他们留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