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思客 - 正文

四十四位《自然》主编齐聚“论文大户”

中国科研水平攀升吸引国际期刊抢滩

来源:科技日报 2016-9-9 王怡


  “这是《自然》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内部科研峰会,也是施普林格·自然旗下的自然科研集团首次在中国举办这一盛会。”施普林格·自然集团首席出版官史蒂文·印驰库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9月6日至9月8日,《自然》及旗下44个子刊的主编和资深编辑将齐聚上海,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及首席出版官等高级管理人员,一道出席首次在中国举办的自然科研全球峰会。

全球编辑团队希望更多了解中国科研人员

  “过去20年中,中国科研表现令人惊艳。”史蒂文·印驰库姆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中国科研人员在《自然》及其子刊上发表的高影响力论文有显著增加。1997年,中国作者发表在《自然》上的原创研究论文仅占0.3%,到2015年已升至8%。同期,中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论文数量也由0.3%大幅升至11.9%。

  最新自然指数显示:中国高质量科研产出自2012年至2014年增长了37%,远超平均速度,贡献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16年,在自然指数排行榜前十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在2012至2015年期间呈现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13%)。

  “我们见证了中国科研的快速发展,此次科研峰会我们将着重探讨如何以最佳方式服务全球及中国科研界,继续推动科研发展。”史蒂文·印驰库姆表示,全球编辑团队希望增加对中国科研人员的了解,并与之直接互动。因此选择中国作为峰会的举办地。

  施普林格·自然集团董事长斯蒂芬·冯·霍尔茨布林克认为,中国科研取得的成绩与中国政府对科技的持续关注和投入密不可分,目前中国对科技的投入已经超过欧盟接近美国,这势必会使中国科研继续加速发展。

  “我们希望与中国展开更多的合作,一方面中国科研正崛起为世界科研界的新兴力量,具有其自身特点;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更好的支持中国科研,也可以推动全球科研的发展。”斯蒂芬说。

“服务中国科研其实也是在服务全球科研”

  中国最近发射的量子通信卫星“墨子”、探测暗物质的“悟空”卫星和即将在贵州建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都令来中国参会的自然集团科研人员印象深刻。

  作为主要关注基础科研领域的自然科研集团掌门人,斯蒂芬·冯·霍尔茨布林克认为,中国科研在基础科研领域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4年中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已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当,但仅有一小部分投入到基础研究。由于应用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都是基于基础研究,增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将成为促进创新的一项有远见的长期战略。”斯蒂芬说。

  史蒂文·印驰库姆介绍,自然科研会不定期针对热门的科研话题制作专刊。他们在制作中发现,很多中国科研话题同时受到其他地区科研编辑的欢迎和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科研已具有世界科研的代表性,比如科研成果转化、实验的可重复性、科研评估等。

  “中国科研已经引起全球的关注,服务中国科研其实也是在服务全球科研,我们希望此次的峰会能让编辑们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科研。” 斯蒂芬·冯·霍尔茨布林克说。

编辑:苑苑

 

2016年09月09日 11:56: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