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性”自觉的意义与启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9-09 李成旺
关于“何为理性”及其意义的理解,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历着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对这一问题的自觉追问和反思,是不可回避的理论课题。
回溯西方哲学史可以发现,人们对理性之内涵的理解大致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第一,把理性理解为人类所特有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思活动能力,以及创造拥有法律、道德准则、制度设施等具有高度组织性社会的能力。第二,立足于与感性、经验的区分,指出理性是反映事物本质并形成科学知识的能力。第三,把知(认识)、情(情感)、意(道德—意志)作为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指出有别于作为身体情绪性的外在冲动行为的情感和来自内心隐秘深处非理性追求的意志,理性表现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第四,从与宗教启示相对立的视角,认为宗教诉诸启示和独断来宣扬自己的主张,它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而理性则是诉诸反思与说理来彰显自身见解的能力。第五,理性就是自由,是道德实践的依据和价值的来源。第六,马克思把理性理解为通过对现实历史本质规律的探求,进而以现实的力量来实现全人类自由与解放的历史实践的能力,以此弥合人性的现实与超越维度之间,以及人的发展的经验与目的—价值维度之间的鸿沟。
理性是在自觉回应人类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问题的挑战过程中所呈现的表征人之本性的能力,正是在此意义上,不能对其加以单向度的理解,尤其不能仅把理性理解为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忽视了道德理性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技理性、工具理性仅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取得进步的标志,它以实现某种现实功利为目的。道德理性的不断自觉则是人类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上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把人从作为必然性的奴隶的境遇中超拔出来,彰显人作为自由存在物的自为维度。在这种意义上,道德理性高于理论(科技)理性、价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促进道德理性自觉更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只有科技理性和道德理性并重、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统一,才能真正回归人性本身、彰显人的存在意义和价值,并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
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言,养成道德理性的自觉,避免对工具理性的片面强调至关重要,而超越唯科学主义的思维,是提升道德理性自觉的重要课题。唯科学主义认为,只有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获取真正可靠的知识,并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而自然科学的方法是任何哲学或其他学科研究能够摒弃自身非科学形态的唯一恰当的方法。除了来自西方哲学家的批评,早在1923年,张君劢在williamhill官网作题为《人生观》的演讲,并在随后引起的“科玄论战”中对“科技万能论”提出了反思与批评。科学本身再发达也解决不了信仰问题和道德问题,单纯的科技进步并不必然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鄙视科学技术是反理性的表现;而科技决定论把人生的全部内容置于科学的绝对权威之下,同样是对理性的误读和对思想与人性的扭曲。西方近代社会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和商业辉煌的同时,也带来了工具理性、科学理性的霸权和越位,导致了人被物质和金钱所奴役、人被异化的严重后果。目前人和社会发展的单向度化等一系列社会危机,实际上已经昭示对它们过度强调带来的发展困境。
科学仅仅使我们明了自然界的必然规律,而现实中的每一个人不仅是一个自然存在物,更是一个自由存在物,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项自由人的自由的事业,不但需要注重科学素养的提高,更需要通过道德理性的提升来促进道德的改善、信仰的建构和社会的公平。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作为物质层面表征的经济、科技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在科学腾飞的同时保持物质文明与人文价值的良性互动。
(作者单位:williamhill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