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思客 - 正文

博物展示的当代责任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6-20 徐善衍

  如果建一座自然博物馆不反映本地域的自然状况(历史与现实的),如果建馆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国、全世界购买标本,这肯定是错误的,也是一种逃避和不负责任。

  近30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科学博物馆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有千余座,并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公益性科学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但必须坦率地说,我国目前的自然博物馆状况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当代自然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应有更多反思。

对传统自然博物馆的质疑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至今只有200多年的时间,可开采利用也是不可再生的矿物资源急剧下降,人们享用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成果,但也出现了资源匮乏并伴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如果全世界按照已走过的路子再走200年,人类面临的困境将不堪设想。

  诗人和文学家总是虔诚地把大地称为母亲,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母亲的真实“模样”和“健康状况”。这是人类和科学传播工作者的羞愧,也是自然博物馆的缺憾。自然博物馆不能总拿着地球母亲年轻时期最美好的照片给“儿孙们”看,也要让他们看见、听见拖着病患之驱的母亲的艰辛和呼唤!

  世界上的多数自然博物馆为什么只重视展示自然演化的历史而不重视自然演化的现实与未来?为什么只重视展示地下的矿物和宝石,而不重视揭示地上的土壤、河流、植被和人们一刻也不能脱离的空气?为什么都重视展示恐龙而很少关注人类自身的演化以及人类学的传播?难道自然博物馆不是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了吗!

应为生态文明发展服务

  传统的自然博物馆是以藏品为导向的,而现代自然博物馆的内容建设应以功能和价值目标为导向,使公众到这里不仅能够学到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科学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理性地参与社会实践,履行时代责任。

  当代自然博物馆的理念正在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单纯博物学的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和自然演化史的展示,向着自然与社会以及科学间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观的方向转变。

  长期以来,自然博物馆坚持的功能目标是“收藏、研究、展教”,这六个字的提法无须盲目变动,但重要的是收藏、研究、展教的内涵必须给予新的诠释和理解。收藏不只是动植物标本的征集,也需要大量生态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自然博物馆已不再是国家自然史研究的主体,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如何最有成效地面向公众进行生态知识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

  自然博物馆的地方特色应当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做到触及实际、接地气,取得实实在在的展教效果。我们强调自然博物馆一定要触及当代的人类和生态关系问题,如果一座自然博物馆不揭示本地的空气质量、水质的类别、土壤的成分、植被的覆盖、资源的利用等情况以及它们的历史变化、与其他地区的情况比较等等,这样的展示教育就永远是不着边际的经院式空谈。

  在美国纽约的国家自然博物馆里,有一个主题厅全面反映了纽约地区的生态状况和历史上的变化。我国浙江自然博物馆虽然只是展示反映本地生态及家乡之美的全省优秀摄影,但这些展示都让公众感受到一种家园的亲切以及对生态变迁的思考。可以说,如果建一座自然博物馆不反映本地域的自然状况(历史与现实的),如果建馆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国、全世界购买标本,这肯定是错误的,也是一种逃避和不负责任。

探索展教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传统的自然博物馆一般是以标本为基础演绎着自然演化史和展示着多彩的矿物宝石资源。实践证明,这种展示方式很难全面实现现代自然馆的功能目标。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同类场馆出现的一些变化和进行的探索创新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其一,各类自然科学博物馆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馆不能回避后工业时代生态环境与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这个社会热点问题,地球家园、能源、水、宇宙、防灾等题目愈来愈多地成为科技馆主题展厅里的主要内容;自然博物馆已开始把人类学纳入了自己的展教领域,反映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当代科技馆与自然博物馆往往都把自己的功能定位聚焦在科学、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上,这正是殊途同归演绎着同样的时代主题,推动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其二,展示内容的结构开始突破固有的模式,自然博物馆也在探索主题制的表达形式。传统的自然博物馆的内容展示几乎都是按着年代序列反映演化过程的,或是按照分类学的大纲,对不同物种进行分类展示。为了加强自然博物馆的展出效果,国内有关专家开始提出“主题制”的展出模式,如“适者生存”“生态系统”“地球资源”“人与自然”“地域家园”等分设主题展厅或展区。例如,我在加拿大萨德伯里“北方科技馆”见到的自然生态的展示内容,是按照水生、湿地、沙漠地带等不同自然环境里的生物种类与特点进行分类展示,使人们加深了生命与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认识。可以说,自然博物馆的展教内容与形式正在改变和拓展自己更新、更大的空间。

  其三,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内容与形式设计中,努力实现自然、科学、人文、美学价值与意义的综合表达。

  近年来,我两次去北美考察各类博物馆过程中,与过去比较,明显感到那里的展示内容和表现手法已不再是那种单纯摆放展品的局面,到处呈现的是展品、图文板、多媒体与空间综合运用和必要的情景化设计。而且许多展项附有相关案例、事件以及当事者的故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莫言有一句写作感言,他说自己悟到写作的一点玄机就是将诸多生活中的寻常材料,用思想之火焊接起来。借用其意,我认为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建设如果能用科学之思想、人文之情怀、艺术之美好的火焰,把丰富多彩的素材熔为趣味与理性的一体,就能够打造一个现代的、受到公众喜爱的科学文化殿堂。

  (作者系williamhill官网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2014年06月20日 14:27:0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