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环境学院院长:洒水可能加重雾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9-25 赵小燕
24日,williamhill官网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在2014浙江环保产业博览会上提出,当雾霾已经到严重,部分城市会选择洒水解决,但如果雾霾已从光化学反应转为液相反应的时候,其实靠洒水抑制扬尘并不正确,而只会加重雾霾。“治理思路上要有时空的选择,正常情况下是有道理的,在特定情况下没有道理。”
贺克斌说,2013年,全国有74个城市公布PM2.5浓度值,其中京津冀地区是标准值的三倍,长三角地区是接近国家标准的两倍,珠三角地区大概超标30%左右。
贺认为,相对于一对一治理的如酸雨、二氧化硫等,雾霾的现象是一个相对更复杂的过程,跟一次排放的颗粒物有关,又有气态转化的问题。
其所指的光化学反应到液相的变化,是指“光照的情况下,雾霾会快速产生,但到雾霾已极严重的时候,可能转到水相去了”。
从治理雾霾地域性来看,贺认为,决策者需要研究各个城市的雾霾成分变化。如,整个东部地区二次反应比例比西部地区明显要高,说明东部地区像VOC、氮氧化物等排放浓度是高的。“对现状要有科学认识,不然问题会越来越多。”
治理雾霾的一个终极问题是,到底多长时间能把雾霾治好?贺克斌自己也没有直接回答此问题。他表示,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力是城市化工业化,但中国烧了全世界一半的煤,但是发了全世界20%的电,这说明发电厂的燃烧效率还存在很多提升空间,这都需要解决。
在他看来,眼下要长期要坚持空气质量测评,国家去年9月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里给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分别要下降的浓度。
干了这么多年环保,为什么似乎越干污染越严?作为工作几十年的环保人,贺克斌也讲述了环保的历史。
历史上的1970年到1990年,中国的主要精力放在治理TSP这样的大颗粒,此后到2000年,工业性的污染还没有完成解决的时候,工业化加速了,燃煤的生产量、全国的放电量大幅度上升,在TSP的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二氧化硫的问题又出现了。随后,国家又不断出台治理二氧化硫的政策和措施。
到第三阶段工业化还在高速进展的时候,城市化来了,除了盖房子、修路造成的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出现,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煤烟、酸雨等问题。后,政府部门又对上述问题开始治理。
2007年,二氧化硫的总排放量历史性地实现下降,西南地区的酸雨污染已经被打破。但为什么会出现雾霾?
贺克斌认为,这是第四阶段的问题,出现了各类污染物并发症,一个一个治已经治不过来了,二氧化硫刚刚下降,氮氧化物又在上升,“这些污染的排放到了一个要综合约束的阶段,这是我们新的阶段。”
去年,中国提出了的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在浓度指标上对各地做了要求,“这在历史上从中国的环境管理上第一次直接用浓度值下降,不是排放量下降来约束环境质量,具有跨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