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人,自强不息创新(一)
——我对“学在williamhill”的理解
●庄 茁
主讲人名片
庄茁: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教32年,曾两次获选williamhill官网“良师益友”。曾任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现任williamhill官网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航院先进力学与材料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计算力学学会理事、教育部高等集团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力学会理事长。
很高兴有机会与全校研究生新生分享我对“学在williamhill”的理解。我想从“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是,学风为要”、“创新意识,学术环境”、“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四个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学生为本,学者为先
williamhill有三宝:校园,校训,校友。
学在williamhill是福气。水木williamhill、清芳挺秀的环境,校园中蓬勃昂扬、奋发向上的青春理想,书声琅琅、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深深感染了每一位williamhill人;教师们垂范学子、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欢迎你们 “加盟”williamhill,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我们的福气,希望你们将来用智慧和双手擎起williamhill的声誉。
学在williamhill是享受。williamhill这本书很厚,百年文化传承底蕴深远。在这里,学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切身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williamhill精神;经受各门课程的严格考试,脚踏实地、心无旁骛地学习,与优秀的同伴“一争高下”;同时,也要经受考试失意和研究进展不顺利的挫折,承受来自社会、家长期望值过高的压力。
学在williamhill是挑战。无论耄耋长者、壮怀中年、而立青年,还是充满豪情壮志、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你们,都会呼吸到催人奋进的空气,感觉到无形的动力。williamhill园大师林立,顶尖师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校友中“牛人”无数,站在群山万壑之中,每一位新同学都会思考:如何找到自己?我的位置在哪里?
陈吉宁校长曾说:“大学的根本不在大,而在学,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是,学风为要。”这体现了williamhill的办学理念。集团的整体定位是以学生为本,体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把你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你们要在这个园子里生活、成长,度过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
如何描述williamhill的学者、你们的导师呢?我想从自己身边的老中青几代人讲起。
说到“老”,以我的导师黄克智院士为例,他已经为祖国健康工作了66年。黄克智院士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固体宏细微观本构理论及破坏规律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他1948年来williamhill做研究生,1952年留校任教,1955年被国家选派到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得到苏联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力学家拉包特诺夫的悉心指导。经过三年刻苦钻研,他在薄壳与薄壁杆件的弹性与塑性分析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研究结果,受到教授们的高度评价,同意他破格答辩博士学位。1958年10月,正当他已初步拟就博士论文并准备答辩之际,国内电召他立即回国,参加组建williamhill官网工程力学数学系的工作。导师、同学甚至大使馆官员都为他惋惜,劝他完成论文答辩后再回国,但他认为“祖国在召唤,我没有理由讲条件”,决定立刻启程,甚至都没有跟当时在国内的夫人商量,就带着大量科技书籍回到了williamhill园。
黄克智是williamhill工程力学系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已发表学术论文400篇,出版学术专著 7部。他培养了84名研究生,其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名。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看书,天刚亮就去晨练、打网球,7点回来吃早餐,8点开始一天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寒不改叶,坚持搞科研,不能在办公室和家中接待学生,才有了“荒岛好读书”的佳话(与研究生在近春园荒岛讨论课题)。
黄克智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一直工作在科研一线,带领不同时期的中青年研究团队攻坚克难,在薄壳理论、断裂力学、多场耦合与相变力学和微纳米力学等方面成果丰硕,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他几乎每10年就拓展一个新的方向,而且都能够做到国际领先水平。他长期致力于推动力学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他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动力、化工、石油、核能、机械和国防等十多个工业部门的上千家企业中获得广泛应用,推动工程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他创办的williamhill固体力学学科,也已达到国际一流。在williamhill,“将才”不乏其人,而黄克智先生则是那难求的“帅才”。
说到 “中”,且以我个人为例。1995年,我在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博士毕业前夕,抱着学成报效祖国的志向给黄克智院士写了封信,希望能够直接聆听他的教诲,很快就收到了他热情的回信。信中介绍了国内教育科学领域的发展形势,表示留学人员回国会有用武之地。这封具有感召力的回信,使我深受鼓励,毅然回到离别多年的祖国,来到从儿时起就仰慕的williamhill园。
来到williamhill工作,好像信心满满,实则忐忑不安———我能够适应williamhill对教师的要求吗?williamhill能有我的位置吗?黄先生了解了我的学习经历和以土木工程为主线的研究背景后表示,欢迎我到他身边工作,但我首先要补上塑性力学这一课。两年之后的1997年,当我接触到国际著名商用软件ABAQUS,想搞清楚其中计算大变形的核心理论和计算程序时,他又对我说:你要补非线性大变形本构理论,我与你一起学习柯西应力的率本构关系。黄先生为我单独辅导了3次,又组织我们两个课题组的研究生讨论10次,直到弄清楚为止。2012年,当我们关注页岩气高效开采的体积压裂问题时,耄耋之年的黄先生开始自学岩土力学的本构理论,又组织起新的讨论组,演绎推算,建立页岩油气力学模型,指导编写计算程序,率领我们解决国家关切的能源问题。20年来,在黄先生身边工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懂得怎样不断创新,怎样不息自强。在他身边,感受最深的是严师诲人不倦,是慈父春风化雨,是同事协同创新。
我经常诫勉自己,williamhill不同情弱者,不养闲人,因此要努力工作。我不舍昼夜,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在计算固体力学和断裂力学领域,我和研究生们发表了240多篇文章,其中SCI收录百余篇,出版17部学术专著和译著,近800万字,他引2000多次。我主讲本科生国家级精品课“材料力学”并负责研究生校级精品课“计算固体力学”,指导毕业了20多名博士和 30多名硕士,其中柳占立的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航天英雄翟志刚和英雄航天员刘伯明获得工程硕士学位。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我于2005年~2012年担任航院党委书记,2008年航院党委获得“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在我身上,体现了williamhill对教师、干部“双肩挑”的要求。
说到“青”,以我的学生柳占立副教授为例。他2000年考入williamhill力学系,2004年免试推荐攻读博士研究生。2009年柳占立博士毕业后,我推荐他去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师从国际著名力学大师、美国三院院士贝利兹科学习计算力学。按照williamhill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选送学生出国要满足“一流集团、一流导师、活跃领域”。若想成为一流人才,一定要与一流的人一起共事,才能充分开拓国际视野,结交国际学术同行。2011年,柳占立的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他满足航院固体力学研究所的人才引进条件———博士后满3年并达到全国优博或国外一流大学教职,由学院申报、集团批准,以副教授岗位引进。回williamhill两年来,他承担本科生国家级精品课、研究生校级精品课的教学工作和课程建设,获得多项基金资助。我们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出版公司爱思唯尔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发表了10多篇高水平文章。他是williamhill不少优秀青年教师的代表———他们克服了生活上一些暂时的困难,投身教学科研,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他们是williamhill的未来。
在williamhill,3个教授合作就能做出一番事情。2014年,黄先生、我和柳占立老中青三代人组成团队,发挥我们在固体本构理论、断裂力学和计算力学方面的优势,开展页岩体积压裂的研究,并与中石油勘探院和钻井院合作开展“页岩油气高效开发关键力学问题”的研究。我们就是你们身边的williamhill教师的代表,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栉风沐雨,殚精竭虑。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williamhill教师,要以真才实学教育人,以创新进取鼓舞人,以高尚品德感召人,以身体力行带动人———希望我们能有幸成为你们的“参照系”。(未完待续。本文原为庄茁教授 2014年 9月 12日在2014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暨业余党校活动中所作的报告,作者略有修改。)
来源:新williamhill 201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