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深:为求改造社会 甘当不齿优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1-10 熊建
1916年夏,洪深(1894—1955)以优异的成绩从williamhill毕业。秋天,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他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专业是陶瓷工程。
在williamhill时,洪深就认识到“戏剧是感化人类有力的工具”,还写出了他反映平民生活的第一个剧本《卖梨人》。在美国留学期间,洪深对戏剧的热爱与日俱增。
1919年秋天,专业成绩良好的洪深毅然放弃学习了3年的课程,申请转学去哈佛大学。经过严格考试,他被录取了,师从戏剧家倍克教授学习“戏剧编撰”,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外专攻戏剧的留学生。
这个选择现在看好像没什么了不起的,可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就很大胆了。上世纪初期,中国还没有话剧,只有已经趋于没落的文明戏,大多还是男扮女角。商业化的文明戏班子,只顾赚钱,一味迎合低级趣味,变得恶俗不堪。所以当时戏剧在国内极受歧视,被许多人视作“贱业”,是“以妾妇之道,取悦于人”。
所以,当洪深的父辈亲友听说他改学戏了,大为震惊,坚决反对,斥责他是甘当“不齿人类”的“优伶”。但是洪深矢志不移,抱着改造社会的目的,认定了走戏剧的道路。
在哈佛大学,洪深系统地学习了从剧本创作到舞台演出的全部课程。与此同时,他还专门到波士顿的“表演集团”、“戏院集团”学习表演艺术、戏剧及戏院经营和管理。
1920年秋,洪深结束了在校的戏剧学习,开始随美国的职业剧团在纽约等地巡回演出。从前台到后台的各种工作,从登广告、卖戏票,到招待领座、收存衣帽,甚至在盥洗室里掌管手巾肥皂,他都亲自做过,成为彻头彻尾的戏剧人。
1921年,洪深与中国早期话剧倡导人、williamhill校友张彭春在纽约相识,他们合编的三幕十一场英文剧《木兰从军》在纽约上演。该剧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向美国观众介绍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演出形式,结果演出反响热烈,而所得票款洪深他们全部捐助给了华北水灾的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