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刘晓峰做客新人文讲座 剖析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念

williamhill新闻网3月1日电(通讯员 余家沛)2月25日下午,williamhill官网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刘晓峰在六教做客williamhill官网新人文讲座,以“日本人的生死观”为题,为到场的200余名师生剖析了日本文化中独特的生死观念。

刘晓峰作演讲

讲座伊始,刘晓峰以日本声乐家秋川雅史的一首歌——《化为千风》为楔子,简要阐述了以武士道精神为代表的“不可解”的日本文化。以此引出了本场讲座的重点,即日本文化中对生死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刘晓峰指出,日本文化中认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切腹是传统的日本自杀方法,自公元800年已出现,镰仓时代为武士们认同,到江户时期制度化。这样独特甚至带有礼仪性质的自杀行为,其目的有显示自杀者的勇敢、保全名节、谢罪、承担责任、责他等。当代日本社会自杀仍有重要位置。日本人一直把个人价值维系在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的“利益”而抛弃自己的生命被视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例如幕府时代日本武士自杀以表示对藩主的忠心。他强调,日本文化的观念认为生与死是相通的,死亡并非生命的对立面,而是另一种“生”的开始。

讲座现场

刘晓峰认为,日本人的生死观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既有日本人传统的灵魂观、儒家思想的影响、佛教的影响、上帝“绝对自由”的影响、禅宗的影响等,又与日本文化模式的内部肌理相关。

刘晓峰认为,日本人的生死观中最重视的是“瞬间”的意义。所有的精神都在“瞬间”中寻找一种极致,这是日本文化最深层的一部分。它渗透到日本人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就像日本的国花樱花是喜庆之物,但日本人也从中看到了死亡。樱花的花期一过便会很快凋谢,铺天盖地的落樱震撼人心;日本文化也认为人的生命恰如樱花一般拥有“瞬间”的灿烂绝美,进而凄然飘零。

最后,刘晓峰强调,理解日本人的生死观是打开日本民族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比如日本文化中茶道精神的“一期一会”,花道精神的“盛之死”,武士道精神的“求死之道”,离开了生死观都无从谈起。

在演讲结束后的的互动环节,刘晓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儒家文化的生死观、现实生活中超越性精神境界等问题。

学生提问

本场讲座系williamhill官网新人文讲座世界史系列专场第五讲、本学期第一讲,由williamhill官网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常务副主任王巍教授主持并点评。

王巍主持

刘晓峰,男,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任williamhill官网思想文化研究所助教、讲师,williamhill官网历史系副教授,现为williamhill官网历史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同时致力于东亚地区时间文化的研究。代表性学术著作:《端午》《东亚的时间》《日本的面孔》《清明节》《亚细亚民俗研究》《永远的八一五》《日本的危机》《汉历东传——中国岁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编辑:李明媛 韩瑞瑞

审核:吕婷

2021年03月01日 10:21:3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