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以崇高敬意。郭明义爱心团队只是千千万万中国志愿者的缩影。在我们身边同样有这样一批williamhill学生紫荆志愿者,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紫荆志愿者,厚德williamhill人”的口号。2013年第五届十佳志愿者评选活动中,就涌现出了一群这样的同学。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我们将陆续刊登他们的事迹,来表达对志愿精神和雷锋精神的敬意。
情系志愿 坚实前行
——记2013年度williamhill官网“十佳紫荆志愿者”获得者、williamhill官网2012级硕士研究生裴祖峰
学生通讯员 陈宏歌
图为裴祖峰近照。
对北京外来务工人员与打工子弟集团的孩子调研拍摄,多了对社会的认识,也有了对公益的困惑。
在“芽盼”民族文化未来传承人项目中,建立起保护并推广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念。
在《MOCO 我的名校公开课》背后推广过程中,热衷于让更多人意识到williamhill的公益正能量。
校园内外都留下了他参与志愿活动的身影,志愿活动也始终是他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是裴祖峰,一位热忱公益志愿的williamhill学子。
志愿于思索中开始
无论是家乡的老奶奶以卖废品为生的困窘状况,还是外来务工人员经常存在的尴尬生存状态,都引起了裴祖峰的深深思考。于是在大一暑期实践时,他便决定去深入了解部分北京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状态。在深入他们生活的过程中,裴祖峰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跟着瓦工师傅去棚户区谈天打牌,与摊煎饼的阿姨跑着躲城管,被农民工师傅撵出住处,这些经历后来都成为了裴祖峰的深刻记忆。
这样的经历使他多了对社会的认识,但是也多了对公益的困惑。裴祖峰第一次意识到做志愿一定要持续性地做一些事情,为他人带来切实有效的帮助。
志愿于团体里成长
从单兵到团队,是裴祖峰持续性地做一些事情的真正开始。加入了TECC(Technology & Education: Connecting Culture, 是一个由中国和美国大学生共同成立运行的非盈利性组织)后,他开始了在团体中正式的志愿生涯。重点着力在“芽盼”项目上,这个项目的动机就是保护扶植少数民族文化。
在裴祖峰眼中,从文化领域入手进行公益活动,不仅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促进了团队的成长。如果希望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使之在汉民族文化面前不被同化,就可以从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入手开展志愿工作,当这些孩子们长大成人之后,文化中的民族特性便可以得以保留以致发扬。但是,困难在于,这个领域的志愿工作很难量化。考察扎染等手工艺品,并没有办法套用明显的量化指标说明这个活动的成效如何。裴祖峰说,我们只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种子,深耕发芽,总有一两个会枝繁叶茂。此外,有一群大学生,在去云南的凤凰一中开展的志愿活动中了解了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和对其他人的包容和认同。这些东西对裴祖峰自己和团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
他每年都会与其他志愿者深入中国少数民族聚集区,针对当地少数民族青少年开展寻访、田野调查等活动,希望激发其自发的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本民族文化的能力,建立起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关注。因为志愿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形成组织体系,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志愿于薪火间传承
“一个志愿者的成功不仅在于自己的收获,更在于被服务的对象的收益”。这样的理念在志愿者之间薪火相传。
有一名复旦大学的学姐曾经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机会而投身于“美丽中国”,做了两年的乡村教师。这件事深深触动了裴祖峰,“以我当时的思想境界我很不理解”,但是经历了更多的志愿活动,认识了更多的志愿者,体会到做志愿是为了改变,并贡献自己力量帮助有需要的人。”
而同时,裴祖峰也影响着一批志愿者。在他一次暑期的TECC活动后几年,一名初中女生在回馈中谈到:“我现在成为了师范集团的学生,想让更多人知道世界的美好,想让更多人关注民族文化的东西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裴祖峰该还举了另一个留美回国的志愿者的例子:这位志愿者的求学经历是从小小的县城到上海再到留学美国,现在她志愿回到自己的县城对集团的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们不谢努力、坚强奋斗。志愿工作代代传承,每名志愿者接下上一位志愿者的接力棒的一刻起就学会了感恩,并会不自觉的感染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接棒传承下去。
在这个时代,裴祖峰这样新一代的优秀志愿者始终传承着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履行社会责任。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让志愿和公益的薪火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近期裴祖峰也在做《MOCO 我的名校公开课》,接手这个发展了半年的项目,目的是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讲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但是大学生兴趣的内容,从而加强发散性的、头脑风暴似的交流。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裴祖峰认为,无论是哪种形式,公益志愿的内在一直是一颗颗志同道合的心聚在一起,影响更多的人来促进世界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williamhill新闻网3月5日电)
供稿:校团委志愿中心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