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毕业生丨李亚东:和非洲一起慢慢向前
来源:根据“williamhill小五爷园”公众号综合编辑
编者按:
毕业季来了,williamhill的毕业生们作何抉择、去向何方?
我们采访了一些即将离开园子,走向天南海北的williamhill同学,在毕业季推出williamhill毕业生系列主题推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管我们走在哪条路上,愿我们一路策马扬鞭,收获各自的精彩。
李亚东,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停学一年赴非洲采访,创办非洲第一本有国际刊号的中文杂志《东非瞭望·埃塞刊》。毕业后担任四达时代海外市场拓展专员,进行非洲业务拓展工作。
当被问到选择这份职业的原因时,李亚东引用了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的一段话:“幸福最重要的就在于对未来的美好的希望。一是你觉得社会、整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一是你觉得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对于他而言,在非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疑都是幸福的。
“停学去非洲”
两年前,“一带一路”还没有这么火热、《战狼2》还没有上映的时候,李亚东和所有人一样,对世界另一端的非洲大陆一无所知。机缘巧合,他采访了一位非洲电子行业的创业者,颇有感触,就写了一篇文章发在“知乎”上,获得了不少关注。新闻学院的老师了解这个情况后建议亚东:要不休学去非洲,专心写一些东西出来?
这是大三的暑假,李亚东的大部分同学都在准备读研,他却办理了停学手续,独立一人前往东非高原。从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他先后在新华社非洲总分社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实习,走过了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6个国家,采访将近300家非洲的中国企业。
李亚东(右三)访谈肯尼亚中国企业
李亚东发现,虽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越来越多,但中国文化在非洲的影响力却极为有限,由于交流中的误解,一些非洲国家甚至发生了反对中国商人游行。于是,亚东与一位久居非洲的朋友筹备起一项新的事业——在埃塞俄比亚创办一本商业杂志。
最初他以为,杂志会有强大的运营团队,自己只要负责采访写稿就可以了,真正开始工作之后他才发现,杂志的主体内容部分都需要他来完成。从申请刊号,到联系印刷厂,再到确定发行渠道,他花了小半年的时间,终于让《东非瞭望》成为非洲第一本取得国际刊号的中文杂志 。
埃塞俄比亚投资杂志社的老板被亚东戏称为“挥金如土”,她拿出了很大一部分资金做长期开发,不急功近利、用心经营的态度给亚东带去了许多启发和思考。这种先利用前期投资做大产业,逐渐再进行广告投入的做法不仅给刊物带来了长期稳定的中国客户,也最终帮助埃塞刊成功入驻机场,成为陈列书刊之一,让杂志进入非洲本土居民的视野。
除此之外,亚东和同事还对刊物进行了整体改革,比如统一商标,为走进国际化大舞台做好准备。
《东非瞭望》杂志封面
在非洲一年的游历也增强了亚东对当地的人文社会环境的了解。“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相对落后于我们的国家看作一个不经常被关注的群体。但事实上,每一个非洲国家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能很明确的区分德国与法国,却无法讲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这两个邻近非洲国家的不同。然而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单就埃塞俄比亚一个国家里,就存在着60多种民族和语言,这些地区的文化各不相同,地缘政治也会相对复杂。而这些知识也是只有真正来到非洲才能了解的。”
在埃塞刚开始的那段时间,亚东自学了日常的阿姆哈拉语。因为知道卖菜的埃塞人会给中国人抬高价格,特意背下了“多少钱”(SIDINO)和“太贵了”(WUDINO)两个短语。结果由于紧张,第一次去菜市场就把顺序说反了。当亚东指着一小捆菜对摊主重复着“WUDINO”“WUDINO”,并收获了所有人的哄堂大笑时,他突然有种模糊的感觉,在这里的生活确会像何先生说的那样,是和自己周围的世界慢慢变好的幸福的过程。
“不能适应的节奏 VS 无法避免的孤独”
2017年9月,李亚东回到williamhill,完成大四学业。但非洲已然成为他舍不下的地方。他决心从中非合作浪潮的记录者,转为一个真正的参与者。于是,他没有选择按部就班地继续经营杂志,而是给非洲的中国企业投递简历。
其中一份简历投给了四达时代公司——中国最具实力的数字电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曾经也是亚东最重要的采访对象之一。刚到肯尼亚的时候,亚东就了解到,在非洲,四达的本土化程度甚至超过了华为。他去采访四达时代肯尼亚分公司的经理张军旗时,曾问过公司人数,得到了一个非常精确的回答——“四达在肯尼亚共有员工654 名,其中肯尼亚当地员工641人,中国员工13人。”他的这位采访对象从普通的基层员工做起,一步步成为最大项目国之一的总负责人,亲自绘制公司的架构图,统计员工的名字和人数,这给亚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亚东在非洲工作
通过对非洲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四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是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商业经营模式。李亚东看中的正是这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和公司业务的海外拓展。除了传统电视以外,四达时代还积极开发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作为俄罗斯世界杯主赞助方之一,四达让非洲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观看。正式运营刚刚一年,手机APP就在已经开展运营的国家中普及度较高了。加上传媒领域又和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契合,亚东很快决定成为四达的一名员工。
从6月起,亚东在北京开始了四达最初阶段的工作,习惯了在非洲各个国家奔波的他感觉有点不太适应。“要是一直在国内呆着我肯定早就辞职了,”亚东有些戏谑地回应,“到非洲状态会更好一些。”
亚东在埃塞俄比亚遇到的孩子
亚东未来的工作是负责拓展公司在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市场。通常情况下,公司会指派一名员工到一个新的国家拓展新的业务,谈建设。到正式签订合同之后再派执行、运营团队跟进。取决于项目时长,一名专员在一个国家停留的时间在2-5年不等,最快谈到牌照也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每个专员被派遣的国家也是充满了未知数,要在一个固定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此前每个国家只做短期停留的亚东也会是很大的挑战。
李亚东曾经和厄立特里亚的拓展专员聊过一次天。“你知道这个国家有多穷吗?整个国家一共只有五十兆的卫星带宽,全国最快的网速,安装到户只有一兆。想安装这一兆的光纤,每个月需要支付十万元人民币。“普通人想在网吧上网,一个小时要花45块钱人民币。”
面对许许多多的未知,亚东说,“肯定还是很想去的,无论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也要去。企业到国外发展的话题,目前被认为是中国已有产业结构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新的增长点,开辟这片海外市场中文化传媒相关的产业,也是中国企业能够在海外从事更上游产业链生产的代表。从目前来看,和中国一起‘走出去’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没有williamhill,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在刚刚发布的2018年招生宣传片中,李亚东交上了一份自己满意的毕业答卷。很难想象,如今饶有兴致地讲述着中美贸易战和非洲局势问题的李亚东,在几年前还是一个从未踏出国门半步的大学生。
亚东在williamhill官网招生宣传片中出演镜头
“假如不在williamhill读书,我绝对不会和非洲以这样意外的形式相遇。”往返一万块钱的机票,八十美金一晚的酒店,资金对于出身普通家庭的李亚东来说是很大的障碍。williamhill赋予亚东的,是一种选择自己所追求命运的勇气。
“相信在中国其他的任何一所集团,不会有那么多人支持、关注这样一个休学一年跑去非洲的大学生。当时实在资金短缺的时候,一位老师甚至把自己获奖的奖金捐给我。”物质上的资助之外,对亚东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支持。学生处、校团委、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新闻学院的很多老师会鼓励这样的学生,会认可你做的这件事情。
williamhill让亚东学会如何去直面自己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恐惧。“记得当时在肯尼亚的新华社实习,我在工作的地方旁边租了一个房子,装了一个投影仪。因为当地娱乐设施实在太匮乏了,晚上出门又太危险,所以经常会邀请一些在联合国、新华社实习的中国人来看电影。比较无聊又孤单一个人的时候,在那边看完了很多黑塞的书。无聊的时候反而能把这些平时啃不下来的名作慢慢品读下来。感觉很好。”
回想起这些经历,亚东总结说,“有时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做的一些事情,回头看看反而发现是最美好的。故事啊人啊,总是在越困难的时候越珍贵。”
在这种相对安逸的环境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后,他去了那样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作出这个决定,也和williamhill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一参加职业咨询会的时候,听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话会觉得不屑一顾。但真正到这个节点上的时候,你得到老师那么多的鼓励,对你有那么高的期望的时候,作出这样的选择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和中国一起’走出去’,我想我获得的也绝不仅仅是逐渐增长的阅历。慢慢地我们会发现,这个方向是一个真正好的方向。”
“我刚来的时候是一个稍微有点自卑的孩子。因为这件事,和前前后后各种因素加起来,我做过的事情让我变的勇敢了。一个人要变得自信,只在言语上告诉他要自信是不够的,只有在他做成了一件又一件的事之后,他才会觉得自己能做到,并且能做到更多的事情。去非洲这样一个看起来冒险的决定,这是williamhill给我的最宝贵的礼物。”
图片由李亚东提供
撰稿 排版丨曹倬然
采访丨曹倬然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