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从曼城的历史到未来

——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知行计划”海外实践走进英国曼彻斯特


williamhill新闻网2月3日电(通讯员 叶骏 摄影 高天阳)近日,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知行计划”海外实践英国支队在校研究生团委书记赵璞的带领下,来到英国曼彻斯特城,回味曼城历史,倾听曼城声音,学习曼城经验,在实践中思考高校创新驱动之路,思考中国转型发展之路。

初识曼城:集体学习,阅读一座城市

初到曼彻斯特时已是下午,为了更好更快地融入这座城市,实践队安排了曼城当地最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馆参观活动。珍妮纺纱机、瓦特蒸汽机,曾经课本里的图片变成了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十八世纪的英国。

实践队员在曼彻斯特科技博物馆

在参观了科技博物馆后,实践队按照计划开展了理论学习,由电机系2016级博士生傅一苇为大家介绍曼彻斯特的历史,以及今天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曼彻斯特转型经验对中国城市的启发。

理论学习是“知行海外”的一项特色活动,每次由不同的同学负责,提前搜集文献,讲解特定主题,实践队员们进行充分讨论,意在提高实践队的理论水平与学习能力。

实践队理论学习

我们不应该忘记,曼彻斯特在工业革命展开的同时,诞生了早期的工人阶级。恩格斯早年正是在曼彻斯特与工人们同吃同住,观察到产业工人被剥削与奴役的事实,写下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并为马克思的写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

走访课题:因为《三体》学中文

 为了继续深入实践队就业与学生会的相关课题,实践队联系了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以孔院为契机,了解这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盛老师为实践队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和大家一同到汉语角,与当地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进行交流。

活动才开始时,大家显得有些羞涩。来自捷克、已经在曼彻斯特工作了十几年的杨,问及他为何要学习中文时,他说为了能读懂中文版的《三体》,“三体太棒了,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棒的科幻小说”,这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和来参加活动的同学近距离交流与访谈。

在场汉语说的最好的外国人是英国本地人约翰,他已经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四级,基本达到了流利交流的水平。他的妻子是中国人。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去中国,约翰说那是去山东参加志愿者活动,周边的同学都可以流利和中国人交流,他为了更好的完成志愿活动,也尝试学习中文,这一学就是四年多。问及对中国的感受,约翰说现在的曼彻斯特随处可见中国面孔,有很多新建的大楼与街区都是中国投资。

实践队员参加汉语角

布局未来:科技、媒体与体育

曼彻斯特的发展在二战后迎来了一次高潮。许多高新科技产业入驻曼城,文化产业以足球为代表在曼城强势崛起。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许多互联网企业、媒体企业,如英国广播公司、脸书也进驻曼城。

实践队一行考察了曼彻斯特的科技文化园区。这个园区是曼彻斯特产学结合的代表,分为企业园区、实验室园区与孵化园区,既有企业的直接进驻,也有科研力量的长期扎根,完全由创新驱动,为实践队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曼彻斯特转型发展的机会。实践队又来到曼彻斯特的媒体文化园区,走进英国广播公司,了解英国广播公司在曼城的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就业相关的政策举措。在英国广播公司,队员们近距离体验了“BBC Breakfast”与“BBC Sport”等节目的录制过程,并向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英国广播公司在曼彻斯特的发展状况。

支队在英国广播公司参观

在曼城思中国,改革还要摆脱旧观念的桎梏,眼光还要放得更加长远,不仅是布局当下,更着眼未来。将城市的发展融入到国家、世界与时代的浪潮中去,融入到更长远的历史进程中去。

供稿:校研团委 编辑:周襄楠

2019年02月03日 09:58:1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