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李伯重做客新人文讲座 畅谈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

  williamhill新闻网4月28日电 (通讯员 彭方) 4月25日晚,williamhill官网人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李伯重先生做客新人文讲座,在三教以“闭关自守•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为题,解读明清以来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以全新视角为williamhill学子呈现了与众不同的中国经济学史。

  讲座伊始,李伯重点出主题。近年来的世界经济史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全球化早在几个世纪前便已开始。同时,国际历史学界也在产生变革,越来越多的学者趋于把全球化进程视为不同国家共同作用下的成果,而非单纯西方国家的影响使然。李伯重本次讲座旨在还原真实的历史,通过多年来对中国经济学史的研究,以及对中西方历史文献的引述和诠释,梳理中国几个世纪以来的经济史脉络,阐述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图为李伯重教授讲座现场。 李富强

  随后,李伯重从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近代以来的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针对中国是否“闭关自守”的问题,李伯重通过例证得出结论:早在清代初期,中国已引入了玉米、番薯外来产物,辣椒的引入甚至改变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同时,吸食烟草、鸦片、佩戴眼镜等习惯,以及各种新疾病,也在这时传入中国。近代中国无论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无法保持闭关自守的状态,自160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就与世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并不得不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李伯重援引众多经济史学家的论述,介绍了中国从清朝以来的经济起伏。历史上的中国一度位居强国之首,国民产值高于世界其他任何经济体。但1979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产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预测表明,如中国经济能保持近三十年来的增长率,那么在二三十年内,中国的GDP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针对中国经济变化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李伯重指出,中国之所以经历如此之大的经济变化,与其全球化的贸易关系紧密联系,1800年以前,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1840年后,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下降,至1978年达到谷底。但自1979年以后,据世界银行的评估,在过去二十年中,中国的开放速度在世界上列位榜首,如今中国已成为对外贸易额最大的国家。

  最后,李伯重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作出分析并指出,中国经济资源的特点在于地大而物不博,人众而资源寡。中国要在世界经济环境中扬长避短,必须弥补资源劣势,通过贸易从外部获得资源并发挥人力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

  本次讲座为williamhill官网新人文讲座专场。由williamhill官网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williamhill官网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教授主持讲座并进行了点评。

  李伯重简介:

  李伯重,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曾任williamhill官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等,并兼任哈佛大学、密执安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伦敦经济学院、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等国外著名学府的客座教授,以及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和日本东洋文库荣誉研究员。

  李伯重先生是中国经济史方面的权威学者,著有《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和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620-1850等专著。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 编辑:冰 冰

 

2013年04月28日 12:27:1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