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然而“万里沙”的黄河也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2023年暑假期间,williamhill官网水利系组织师生七个支队共60余人,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社会实践。从黄河源到入海口,七个实践支队辗转青海西宁、宁夏银川、内蒙古巴彦淖尔、山西太原、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山东东营,用脚步丈量万里黄河,用文字记录母亲河发展现状。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重要水系。来到青海省玛多县,支队成员被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景色深深震撼。在国家公园建立后,当地牧民从使用者变为巡护者,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实践支队同青海省水利厅座谈,参观龙羊峡水利枢纽,深切体会到了多部门水资源联合调度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宁夏支队在宁夏水利博览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境位于黄河流域,既有区位、能源、特色产业等优势,又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生态极度脆弱的挑战。宁夏支队前往宁夏省水利厅、西海固等地调研,看到了宁夏在优化水源结构、促进企业节水改造、提高水信息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深切感受到了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由西海固贫困群众移民组成的闽宁镇和下辖弘德村从过去“天上没飞鸟,地上不长草,十里无人烟,风吹沙粒跑”的“干沙滩”,已经发展成为了“绿树成荫、良田万顷、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的“金沙滩”。
内蒙古支队在三盛公水利枢纽
内蒙古支队成员从三盛公水利枢纽起,自西向东直至乌梁素海,对灌区节水改造与生态综合治理展开实地调研。在巴彦淖尔市水利局、河套灌区信息化中心,支队成员了解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试点水权交易改革,为水资源科学调度、精细配置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强化污染治理手段,“四控两化”措施既实现了农业废弃物再利用,也减少了水体污染。如今的乌梁素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海湖面宽阔,水鸟嬉戏,“塞外明珠”重新绽放光彩。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也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支队先后前往汾河二库水利枢纽、晋阳湖、玉泉关,调研了太原市在水污染治理等方面实施的具体举措。
陕西省是全国水资源最紧缺省份之一,人均、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4%和42%。在同陕西省水利厅座谈的过程中,陕西支队对陕西省水资源规划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深刻认识到黑河引水工程为保障西安人民供水安全承担的重要角色,以及古贤大坝工程、东庄水利枢纽在减缓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
针对黄河中下游防洪治沙问题,河南支队来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水利枢纽开展调研学习。支队了解到,自2002年以来,黄委会连续组织黄河调水调沙,三门峡水库均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得黄河下游主河道过流能力逐步恢复。三门峡水库每年蓄水期间,库区水面对周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起着良好的调节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湖泊湿地型气候。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来此越冬,让三门峡成为远近闻名的天鹅之城。
山东支队在黄河入海口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东营是黄河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山东支队来到黄河口湿地公园,目睹了黄河入海的壮阔,更深切感受到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效果的显著。从2018年起连续实施的黄河生态调水,极大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恢复了活力。
保护黄河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经了断流、改道、污染等种种磨难,如今的黄河正在重新焕发生机,正在向流域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带来了生态经济,为黄河流域带来无可代替的良好环境。黄河两岸,正以更加年轻的姿态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williamhill官网水利水电工程系的莘莘学子,也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williamhill新闻网10月11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