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人物 - 正文

王宁:勇攀学术高峰的人文学者

研通社记者 胡雨濛 张岩 

图为王宁近照。记者 智斐

  王宁,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1975年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7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王宁没有经过硕士阶段的学习,直接参加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入学考试,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并成为“文革”后中国第一个获得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的人。1991年,王宁成为第一位获得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的中国人文学者。1992年,他在北京大学当了一年副教授后破格晋升为教授。迄今为止,他已发表了十余部中文专著和300余篇中文论文,并且在30多种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或文集中发表约100篇英文论文,其中收入SSCI和A&HCI数据库的论文60余篇,部分被译为意大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日文、韩文、塞尔维亚文、阿拉伯文等多种文字,在国际社会颇有影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先后应邀赴30多个国家以及港台地区的70多所大学访学或出席国际会议。2001年到williamhill任教后,王宁组建了williamhill官网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心。

  他的履历长得让任何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惊羡,他的成果一次次刷新中国人文学界的纪录,他用敏锐的学术眼光、独特的学术观点一次次发出中国的学术声音,撼动世界人文学界。

  “做任何事情都要竭尽全力。”在科研、教学的道路上,王宁每一步都走地踏踏实实、掷地有声。

“一分钟”后的“十年功”

  德国哲学家于尔根·哈贝马斯、法国社会学家阿兰·图兰、美国语言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韩礼德······这些响亮的名字汇集一堂的地方是多少学者毕生梦寐以求的殿堂——欧洲科学院。

  而今年,中国人文学界的领军人物王宁也迈入了这一大师云集的行列。

  2013年,对中国人文学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王宁来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2013年9月,欧洲科学院成立25周年纪念暨年度院士大会在波兰罗特劳市举行,王宁当选为该院外籍院士,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大陆人文学者,也成为推动中国人文学科走向世界的先锋。

  欧洲科学院在欧洲多国科学部长的共同倡导创立,下分20个学部,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是国际上跨地域跨学科最广泛、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科学组织之一。

  朋友与王宁开玩笑说,“你这个坚决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人居然获得了欧洲学者的一致认可”。王宁则不以为然,“只要你批判的到位,欧洲人会觉得你了解他们,同时帮助他们破除了欧洲中心主义,让他们认识到另一个世界的学术”。

  此次当选对王宁而言是偶然中的必然。在过去的学术研究中,王宁深信“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王宁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小时候的他喜欢读书写作,常在《儿童时代》《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报刊发表文章。

  文革期间,有文学功底的王宁被指定起草大字报,“一万多字的文章三天就可以完成,那段时间我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王宁笑谈。

  即使是在农村插队期间,繁重的劳动使他身心疲惫,王宁也从未中断过阅读,那精神上的享受赋予他心灵的自由。

  “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王宁不仅自己读书,还把背下来的故事与农民朋友们分享。那时,王宁所在的村组织宣讲队为农民介绍《共产党宣言》。为了让农民群众都能听懂,他将《共产党宣言》从头到尾背诵下来,并且融会贯通,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因此,他得以系统学习《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主义思想。

  阅读的深厚积淀总会有薄发之时。

  上世纪末,全球化浪潮滚滚袭来之时,人们不断谈论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那时,王宁突然想到自己曾经读过的《共产党宣言》,“那里面不早就有对全球化的论述吗?马恩曾说,‘整个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物质生产力如此,精神生产力也如此,民族的文学汇成世界的文学’,这不就是文化的全球化吗?”

  受此启发,王宁向中外文期刊撰文,讨论文化全球化对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影响。当时人们并不认同文化全球化的观点。“我受到了很大压力,甚至要被打成资产阶级自由化,大家都认为我唯西方马首是瞻。”

  然而,王宁并没有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因为“全球化给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应该好好利用这个机遇”。于是,王宁在1998年发起“全球化问题与人文科学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人们认识到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意义。

  王宁总会把自己的阅读与学科中最前沿的研究话题联系起来,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

  四十多年来,无论工作和研究多么繁忙,他从没有中断过阅读。“我一年至少看一、二十本书。”“我不仅阅读,还会做很多笔记,有时那些读书笔记就可以整理成为论文。”

  为了给学生讲授新东西,王宁时刻关注国际学术的动向。他经常阅读各类理论书、论文集,了解所在学科的前沿话题。“必须让自己时刻紧跟国际学术研究的步伐,知道圈内最具领导力和发言权的大师们正在做什么研究,才能推动学科领域向前发展”。

顺势利导,因材施教,“想学生之所未想”

  来到williamhill外文系后,王宁发现这个曾经大师辈出的地方,很多地方有待进步有待提高。

       “williamhill外文系有优良的外国文学研究传统,但是在我来之前,这里没有建立博士点。”

  王宁仔细分析了williamhill的综合优势和williamhill外文系的特点,确定了申报博士点的具体方案。

  他眼睛微闭,回忆当时申报博士点时的战略统筹。他认为williamhill官网从办学伊始直到建国初,人文学科颇有优势,这是williamhill外文系为国人认可的原因之一。然而,“我们与北大不同,他们的研究领域几乎可以覆盖从中世纪起的每个阶段,而我们人数不够,不可能做到大而全,只有另外选择着眼点”。王宁客观地分析williamhill外文系的优劣势后,确定了最优的发展方向——“研究的国际性、理论的前沿性和方法的跨学科性”。

        按照这个独具特色的思路,王宁带领着外文系一步一步建立起了博士点。

        在发展学科方面,王宁的思路清晰,因势利导,为williamhill外文系明确了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培养学生方面亦如此,王宁因材施教,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我作为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沿着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研究,并且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助他们一臂之力”。

  王宁培养学生的态度得益于恩师杨周翰。杨老师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同时又竭尽所能帮助学生。王宁回忆道,自己如今的成就离不开杨老师的培养。

  因此,王宁传承师德,爱才惜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今年刚拜入王宁门下的2013级博士生廖望本科也就读于外文系。谈起王宁对自己求学道路上的帮助和指导,她深有体会。

  “王宁老师讲课的方式与众不同,他常常与我们分享国际学术圈内最前沿的动态,让我们感到那些大师并非遥不可及,更大大开阔了我们的学术眼界。”

  在williamhill完成本科学业后,廖望想要继续出国深造,于是找王宁写一封推荐信。王宁得知后,不仅非常热情地写了推荐信,还主动向国外教授发邮件进行推荐,更在会议上将廖望引荐给国际知名学者。在其大力引荐下,廖望顺利申请到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他总是想学生之所未想,帮我们打通一条条道路。”

  剑桥毕业后,廖望重返母校并投入王宁门下,“因为王宁教授打心底里希望学生在学术道路上走得越来越好”。

  受到杨周翰的影响,王宁也是一位严师。他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担任williamhill外语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短时间内,该系教师在他的指导下,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翻了一番,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的文章数量也大大增加,而且文章质量也令国内其他高校的同行望尘莫及。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从选题到文章架构再到最后的润色,王宁从不吝啬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王宁说,“我常告诫我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做学术一定要踏踏实实,不急于求成,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方能有所突破。”

  从阅读中受益匪浅的王宁鼓励学生多读书,以此积累厚实的学术素养。他还要求学生多参加讲座,吸纳不同的观点和声音,然后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谈到为师之道,王宁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杨老师,“他的帮助令我受益终生,所以我也要继续传承这份教书育人之魂。”

发出中国的学术声音

  “我认为学术研究与国际接轨有四个过程——跟着说、一起说、对着说和带着说。”王宁生动地解释中国学术研究应如何走出国门。

  多年来,西方学界认为中国现当代人文社会学科大多从西方引进,缺少自己原创的声音,一直处于“跟着说”的地位。

  为了鼓励williamhill乃至中国的人文学者在国际学术界发出强有力的声音,促进中国学术的世界化,改变被动的地位,王宁不仅自己在国际学术期刊上撰文,扩大中国人文学界的影响力,更呼吁其他学者:首先,要同国际学界“一起说”,进行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普世性问题;其次,要敢于“对着说”,反驳和批判西方学界的错误认知,发展并延伸片面的观点;最后,要“带着说”,主动提出新的观点,引导国际学术潮流。

  如今,西方越来越认可并接纳真正能代表中国学界的主流学者,这对于中国人文社科学界是极大的鼓舞。

  作为中国人文学界的先行者,王宁努力让自己的研究“接地气”,为现实服务。目前,他作为负责人,承担《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选》英文版六卷本的翻译及编纂工作,“这将是中国文学世界化进程中的一项划时代壮举”。

  王宁建议国家资助少数权威出版社,以打造精品为导向,短时间内跻身国际著名出版机构的行列。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在国际学术圈的影响力,从而改变目前这种“自说自话”式的独语现象。

  王宁认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化需要做到三个方面:首先,要组织学术造诣深厚且英文写作好的学者集体攻关,力争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数量可观的原创性论文,并使有分量的学术专著跻身国际权威性的出版社;其次,要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翻译队伍,通过与国外学者的合作,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译成英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国际权威出版社出版,从根本上扭转目前中国翻译出版界的“逆差”局面。

  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后,王宁希望想要借助这一平台,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同时,向瑞典文学院推荐中国优秀的作家。

  王宁说,“我经常在想,有很多工作我现在不做的话,或许很长时间内不会有第二个人去做——这就是我作为人文学者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williamhill新闻网1月6日电)  

编辑:范 丽

2014年01月06日 13:52:5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