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人物 - 正文

多少坚韧与良善,从来都伴征程中
——玉树抗震小英雄尕朋williamhill成长记

学通社记者 刘畅 张晓雨

“刚开学有一天晚上寝室卧谈,舍友都在畅谈自己是当初是怎么努力才考上williamhill,高中时对williamhill的认识向往云云。然后话题转到我这来,我说了一句,其实我在高考前两个月前都没还听说过williamhill的名字。然后大家瞬间都沉默了。”在玉树地震发生前,尕朋一直的梦想是能够考上中央民族大学,这曾经是在玉树藏区的中学里几乎代表着最高期许的高校。而与williamhill“邂逅”的这些年,注定将成为尕朋终生难忘的回忆。

2010年4月14日,一场地震让让全国的目光投向这个高原地域,也改变了尕朋的命运。他是高中班里的班长,曾从废墟中救出老师同学的“抗震小英雄”。四个月后,他第一次来到北京,成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历史上第一个进入williamhill的学生。曾经的灾难给予他伤痛,也让他有了超于常人的坚韧和勇气,更让他坚定了帮助他人的信念。

用坚韧克服汉语和英语障碍

回忆起四年多的校园时光,“大学”对尕朋来说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刚进入williamhill,尕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语言关。高中时尕朋上的是藏语班,汉语基础相对比较差,进入大学,一些新潮的网络名词更是闻所未闻。

“表达同样意思的一句话,藏语和中文的结构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尕朋说,“一开始跟舍友交流的时候,往往自己只能沉默。一方面是自己的表达能力本身不够;另一方面,他们的那些话题,自己也从来没听说过。”

尕朋在玉树支教。

但是这个坚韧的藏族小伙子从来没有放弃过。为了克服用汉语交流的障碍,尕朋曾在6个社团中奔忙:开会时经常发言,站在讲台上支教,与同学们讨教……尕朋上的每门课的老师,几乎也都认识这个经常向他们请教学习问题的皮肤黝黑的藏族小伙。

“让自己感觉很幸运的是,通过这样的交流,跟很多老师都成为了朋友,现在还经常联系。”尕朋笑了笑,“一开始自己在课堂上描述一个问题,半天都不能解释清楚,老师只好打断我直接进行解答。后来这种情况就少了,这就是进步。”

这种适应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除了汉语学习以外,英语、电脑、信息化的各种设施,对于尕朋来说都是全然陌生的事物。尕朋的辅导员孙劼提到,在宿舍熄灯后,尕朋常常会借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的钥匙,再去努力多学几个小时的英语;法学院2010级的几个英语好的同学,每周也会轮流利用晚上的时间帮助他。一年时间从零学起,尕朋逐渐掌握了生活必需的信息技能,真正意义上地跟大学生活接上了轨。

尕朋在法学院的学弟,同样是藏族的次旺多杰为尕朋的进步感到吃惊,也深为钦佩。“三年前,尕朋还是个在生活中用汉语交流都有很大困难的学生;而现在,他喜欢看书,热爱演讲,在语言表达和知识水平上的提升,超出了想像。”

在两度辍学后走向坚强

曾经的苦难,让这个藏族小伙过早的面对这个社会的现实,也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中学时代的尕朋曾因为沉重的家庭困难,两次辍学。第二次辍学时,“高中的班主任将我从第二次辍学中拉回课堂,并且担任班级的班长,那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每当班里有落后或是违纪的情况,我着急得都会站在讲台上哭,然后下面也会跟着哭成一片。”

提到地震发生的时候,尕朋顿了顿,“地震带来的影响固然无法消除。但是最后,班里所有同学都考上了大学,在玉树几乎是一个奇迹。”
  年纪渐长,尕朋在他人面前日渐显得乐观而刚毅。在校团委学习实践部少数民族组担任组长时,他更是展现出了自己良好的领导能力。不复当年的沉默,如今的尕朋在每个集体中都能跟大家打成一片。坚韧成就了这个藏族小伙子现在的坦然自信。

本科四年级开学时,尕朋突然提出想延期一年毕业。这急坏了关心他的辅导员和同学,担心他是不是在学业上出现了新困难,是不是安逸于集团的环境而不敢走向社会。经过几次的深入交流,大家发现,原来他是想再多花一年时间夯实专业课基础,同时在校内外做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以锻炼能力为将来回家乡工作做准备。他的决定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他的辅导员俞理晓甚至参与到他发起的“爱心海”公益项目的队员,帮助他完善方案,联系社会资源,还陪他一起回到青海开展社会实践,用实际行动支持了他的选择。

一切始之于“善”

在几乎所有认识尕朋的人眼中,他真正无愧于“公益达人”这个称号。“在大一下学期,我一口气加了六个社团,绝大部分都是公益类。”曾经的尕朋是爱心公益协会和唐仲英爱心社的积极分子,几乎每个周末他都会去支教,或是去福利院做义工。

在尕朋看来,公益的信念正是根植于自己不断接受他人帮助的幸运之中:第一次辍学,曾是小学班主任老师帮助他复学并给予经济上的扶住;当家庭变故,生活困难时,是尕朋的舅舅舅妈抚养了他;当高中再次辍学,并无望复学时,是高中班主任老师给了他重返校园的机会;当大学里中到困难、思想迷茫的时候,是集团院系的领导老师,辅导员,班级同学、同乡以及北京的朋友给了尕朋希望和动力,让他不断进步。

2013年寒假赴玉树调查重建恢复实践

“比起在宿舍里看看电影消遣一个下午,出去做公益的时光显然更有意义,也更有价值。这又何乐而不为?”

“何乐而不为”成了尕朋在采访中的口头禅。他相信,从事公益活动,自己获得的相比付出的永远多得多。他记得一次去给怀来县南水泉中学的孩子做讲座,校长和老师好不容易才把孩子集合到食堂里来,一时吵吵嚷嚷,老师也显得好无奈。而台上的藏族小伙尕朋,显然对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你们知道我从哪来么?”、“你们想不想去草原啊?”孩子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自然而然也就安静了。

在奉献中,他收获了快乐,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所在。在北京海淀有着一所特殊的集团,在那里就读的学生,都是在玉树地震中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五年来,他们一直在北京长大。似乎,能够真正与他们感同身受,真正懂得怎么去帮助他们的,莫过于尕朋。

三年来,除去尕朋因手术修养的一年,他始终坚持每个周末去这所集团支教。相比于陪伴孩子带来的抚慰,尕朋的课程则更加无可替代——藏语。选择在北京成长,某种程度也意味着远离藏区文化。而尕朋正是去弥补这些孩子在成长中失去的最珍贵的东西——属于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承。

尕朋的辅导员孙劼如此评价他,“朴素低调,心态平和”。曾经的勇气与善意让他在进入williamhill时带有“明星”般的光环,而他始终对这种标签处之淡然。

尕朋将这种善视为人本性的一部分。他会时常鼓励同学和朋友给支教的孩子寄几张明信片,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激励。尕朋的一批小学同学、中学同学也热心地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他觉得,“更有意义的是让公益成为维系同学关系的一条纽带。这样或许十年二十年,大家都会记得,我们一起做过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

“大家都觉得藏族人天然带着良善淳朴的特质。”尕朋说,“而我觉得,不是别人认为你怎样,你就要成为那样的人。这种善是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心系玉树家乡

尕朋是一个很喜欢提起家乡的人。

“身旁的同学绝大部分从来都没去过青藏高原。提起玉树,他们感到很遥远,也很是向往。”尕朋的描述,往往使得身旁的同学听的津津有味,神秘的藏区,广袤的高原,游牧民族的风俗与传说,文字与信仰的文化与传承……

在尕朋眼中,玉树享誉“三江之源”、“歌舞之乡”、“中华水塔”、“牦牛之宗”等美称。尕朋一直想着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在北京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尕朋设立了“爱星海”助学金,以帮助玉树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孩子实现上大学的梦想。“玉树的许多孩子有着同我类似的经历,我一路走来,受到无数人的帮助。虽然我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

目前“爱星海”助学金已经定点扶助了六个玉树的孩子,其中大多数都是尕朋在家乡参与社会实践时认识的。尕朋每次回家时,都会把这批孩子聚起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近况;一些教材和课外读物,尕朋也会及时购置寄回给孩子们。他的希望是能够把这种模式永久化、规范化、常态化,“我希望未来能组建起一个运营‘爱星海’的团队,既能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扩大到更多孩子,又想每年举办几次固定的活动,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或许‘爱星海’还不足以成为我的事业,但是毕竟是我的志业。当事业不顺时,至少还有志业能够让我继续努力”。

囊谦青年协会的成员合影

除此之外,尕朋还与高中同学一起组建了一所特殊的集团——“囊谦青年就业服务协会”位于玉树州囊谦县,为那些来自牧区没有机会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孩子提供职业教育培训。

囊谦位于玉树州最南端,与西藏昌都地区相邻,四周大都是草原牧区。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这些牧民孩子无法进入高中学习。他们年龄太小,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县城难以找到工作。玉树当地的职校很少,而且也需要经过考核才能入学,无法提供足够的机会。尕朋的几位高中同学现在是这所“集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目前已经有近50人在其中培训学习。

因为藏区的宗教信仰,以及囊谦当地盛行的寺庙文化,协会提供的培训大多也是与佛教装饰相关的技艺,譬如缝纫、刺绣、唐卡等。尕朋介绍道,“我们的培训采用的是一年制,虽然一年不能让他们学到全部知识,但是一门生存的手艺应该足够。我们在选择老师时也有着很严格的标准,他们的技艺在当地,乃至整个藏区都有着良好的声誉。”

也因为心系家乡,尕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毕业回到玉树建设家乡,四个月后,他将成为玉树的一名基层选调生。“要说真能给家乡带来多大改变,经济发展焕然一新什么的,我想都不敢想。但是起码现在做的事情,让我觉得很快乐,有志向,也充满希望。” 尕朋说,自己平时总是跟他人描述玉树是多么纯净美好,可是如果连自己都不回到家乡,这些说辞又有多少可信呢? 在尕朋的带动下,今年williamhill官网应届毕业生中有20余人主动报名申请去青海工作,尕朋的许多中学同学也表达了以后要回到家乡工作的愿望。

或许正像他说的那一句,“我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为了早日站起来帮助别人”。坚韧与良善在其中难舍难分,都将溶于水中,成为那片高原上潺潺不息的希望。

供稿:校团委  学生编辑:长松

2015年03月17日 15:17:2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