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人物 - 正文

王中兴:williamhill生活从0到1再到N

实习记者 顾浩洋


  王中兴,williamhill官网土木系2014级硕士生,师从王元清教授,研究方向为铝合金结构及高强铝合金钢结构。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除导师外)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两篇发表在领域内顶级期刊;EI论文4篇,其中两篇发表在国内土木工程顶级期刊;国际会议论文2篇。并与导师合作完成了两项专利成果。

  他笑称:“自己把硕士生的生活硬生生地过成了博士生的节奏”。而这一切,源于他在科研路上的第一次突破。

起点,源自突破

  王中兴坦言:“我感觉第一个研究特别重要,第一篇文章也特别重要”。他的实验研究始于本科毕业设计:铝合金梁的局部稳定和相关稳定的研究。对于本科期间学的主要是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他而言,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结构材料、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刚进入课题组,他发现很多具体的工作,包括贴应变片、构件的二次加工都需要自己摸索完成,刚开始实验的进展非常缓慢。
  但是他并不气馁,一点点地摸索。有限元不会,就捧着有限元的书一点点啃;实验加载他不了解,他自己就一次又一次地在试验大厅探索、试错。在完成了毕业设计之后,他毫不懈怠,将自己研究成果进行了充分地整理、分析,用毕业设计所做的工作,他发表了一篇SCI和一篇EI,另外获得了“优秀毕业设计”和中国钢结构协会的“优秀论文奖”。

王中兴与他的试验构件。

  从最开始课题研究的“0”起点,到后来完成自己的第一次研究,撰写了第一篇论文并获得各方面的肯定,王中兴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对于王中兴而言,第一次研究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研究生阶段,他在完成普通铝合金研究的基础上还开展了高强铝合金结构的研究。其实在土木工程领域,铝合金的相关研究已经是较前沿的课题了。

  在导师的启发下,他首先开展了高强铝合金概念的界定,在充分查阅国内外资料之后给出了结构用铝合金何为“高强”的概念。这件事也让王中兴跳出以前研究的框架,开始思考,自己做的课题可能不单单是铝合金结构研究中的子项目,继续深耕下去,可能会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在传统的土木领域进行创新的动力和开拓新方向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路上“从1到N”。

不忘初心、知难而进

  他的硕士研究课题是“高强铝合金角形柱整体稳定性能研究”,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土木工程领域研究500MPa以上的铝合金。研究开始时,他却遇到了从未想到的困难,试件无法准确的固定对中,土木系唯一一个500吨试验机竟然被失稳的试件崩坏,之前反复算好的数值结果竟然和试验对不上。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

  然而当他读到文献中的一段话时,却失去了内心的平静:“美国、瑞典、加拿大等国已在国防工程中应用了较高强度铝合金”,这突然变成一种力量激励着他:“我们不能落后,我决不能放弃!”

  经过努力,他和导师合作完成了专利,在结构试验中准确固定等边角形受压构件的可调节装置”,解决了固定和对中问题。他总结了经验,避免了试验机的屡屡破坏,并在有限元模型中调整了参数,实现了对试验的准确预估。

  经过努力,他的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工程的双重价值,建立了高强铝合金轴心受压构件的试验数据库、建立了精细化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上千个试件的参数分析。他认为科研工作应该是剥茧抽丝、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虽然他进行了千个模拟,但最后仅针对规范公式中的一个参数进行了修正,并把公式的准确性提高了21.4%。

  截止目前,这部分内容他已经发表1篇顶级期刊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A类国际会议文章,并受“中国建筑学会”邀请进行了主题报告。他还作为唯一一名研究生受邀在“国防装备轻质高强新材料会议”做大会报告。

王中兴在国防装备轻质高强新材料会议上作报告。

  同时,他作为唯一学生完成人承担了中国电力科学院“±800kV直流输电线路优化研究”子项目,电科院也将把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我国山区及偏远地区的输电塔中,有望改变传统钢材输电塔、抢塔笨重易锈蚀、不易现场拼装的现状。

双肩挑,担责任,为他人

  王中兴负责校研会生活部期间,他以毕业衫引领williamhill毕业文化,2016年夏季毕业衫主题为“不忘初心”,寓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毕业生感受到虽已毕业,仍应心怀理想、继续奋斗。

  而对在科研之外始终坚持社工的他而言这份初心就是服务广大的同学们。在系内,他带领院系获得了2015年“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综合金奖、2015年研究生运动会优秀组织院系奖,带领系研会斩获2015年“优秀研究生分会”的称号。在校研会工作期间,他推动了学生生活区三角屋软环境的建设,引导更多同学们将三角屋作为学习、交流、活动的公共空间。目前他担任williamhill官网研究生会新闻中心主任,在“williamhill官网小研在线”平台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williamhill精神。

  在诸多荣誉的背后是王中兴辛勤付出的汗水,除了集团和院系层面的工作,他还担任过课题组的“管家”,为办公室同学修电脑、组织课题组聚餐、为课题组进行频繁的财务报销等。虽然很多事情非常琐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能感觉到他的集体意识更加强了,“如果人们去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却忽略了集体精神、团队精神、忽略了其他人,如果这种观念持续发展的话,就会很危险。因为如果大家都只为自己考虑,我们这个社会就缺失了宝贵的集体观念,我们就可能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基于这样的信念,他坚持做课题组里、院系里、集团里“爱管闲事”的人,用心服务他人。

  做到社工、科研双肩挑并不轻松,他坦言做到两者的兼顾需要减少更多个人的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但是能明晰自己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就不会觉得累。反而空闲下来了会有些不习惯。

压力成为成长的催化剂

  王中兴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就确立了今后要读博的目标,所以在学术上他就给了自己很严格的要求。对于硕士生来说,他给自己的压力与严格的要求促使他在学术上做更大的突破。面对挑战,他迎难而上,让压力变成了自己的动力。

  那段充满压力的日子也变成了他在学术上的疯狂投入期,“我记得自己当时很想在短时间多出学术成果,在大量投入之后你会突然间释放一些自己的潜能,有一些以前都没法理解的问题,竟然在这种高强度的投入后有了新的认识”

  回顾自己两年来的经历,王中兴觉得自己有一种让他保持成长的品质:就是“死磕精神”。这也是科研工作和研会工作中逐渐养成的一种品质,目标一旦确立,就会执着地坚持到底,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另一个品质可能是比较“勤快”。在科研和服务同学的路上,他会坚持地勤快下去!

williamhill新闻网2月7日电

编辑:常松 李华山 

2017年02月07日 12:53:3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