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主页 - williamhill新闻 - williamhill人物 - 正文

williamhill人物|他去青海做追光者——记williamhill官网优秀共产党员、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梅生伟

来源:“新williamhill”公众号

作者:樊向宇


梅生伟,1996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1998年williamhill官网电机系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2001年-2002年间作为访问教授,先后赴国立新加坡大学,日本上智大学、日立公司,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开展访问与合作研究。2003年被聘为williamhill官网电机系教授,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当选IET Fellow(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2013年被评为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4年当选IEEE Fellow(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力系统控制、灾变防治、混成控制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主持基金委、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EI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9部(其中英文著作2部),他引近万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williamhill教授的西部情结

“我对西部地区有一种家乡般的情感,当初跟着王光谦校长去青海大学建立新能源学院,我义无反顾,没有任何顾虑!”梅生伟坚定地说。

他是williamhill官网电机系教授,也是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从2013年隆冬到2018年盛夏,五年时间里,梅生伟先后百余次不辞辛苦地往返于williamhill官网和青海大学这两个相隔约1680公里的集团间。组织赋予他这样的使命——越是在偏远的地区,越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要带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到祖国的西部去,肩扛真帮实扶的重任,到大美青海播种满园桃李。

他是以青海为家乡的。梅生伟的母校是拥有很强的电气工程研究基础的新疆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使他对西部地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到青海后,他在生活上、工作中都是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状态。这里的环境他并不陌生,饮食起居都跟在新疆时很相似。每一年,他都要飞去青海将近40次;365天中,近百余天都是在这里度过的。从最初的“光杆司令”到如今组建了近20人的科研团队,从最初的白手起家到如今搭建了全国高校最大的太阳能研究基地,梅生伟视青海为“第二故乡”,他在这里切切实实地竭尽所能,为青海大学“输血造血”。

他是以青海为骄傲的。回想起这五年在青海大学的殚精竭虑和硕果累累,梅生伟倍感欣慰。

首先是人才队伍的建设。比起初期在青海大学的孤军奋战,现在的团队在他眼中“是朝气蓬勃、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梅生伟介绍说,做能源相关领域的工作,要跳出单一学科的牢笼,汇集跨学科的研究成果,真正将概念性的设想落到实处,就要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来集思广益。如今,梅生伟的研究团队已经覆盖了机械、计算机、热工等六个一级学科研究领域。能把这些愿意吃苦又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吸引到西部建设中,共同致力于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是梅生伟引以为傲的。

其次是学科建设的成绩。弹指一瞬的五年间,一个新兴的新能源学科诞生在青海,吸收国内外最先进的太阳能前沿技术,建成17000多平米的实验基地,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为青海大学进行发电和储能等实际工作,令人赞叹不已。“在青海,我们让很多概念性的东西真正‘落地’了。比如多功能电站,还有图书馆的微电网,都是实打实为校园离网发电的。”

最后是对西部和国家的贡献。在加快发展国家循环经济、推进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梅生伟带领团队在青海发起了两个新能源项目——回收退役飞机的碳纤维材料、建设能源互联网。这两个项目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就像一台功率强劲的注氧机,为偏远的西部高原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生的活力。
青海五年,梅生伟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恩。不仅因为这里的阳光雨露、树木水土为新能源研究提供了最宝贵的条件,更因为青海省、青海大学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的大力支持。“去青海后我特别感慨,很多以前没有条件做的事,在这里反而大有可为。我的工作始终围绕一条红线开展——我们还能继续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做些什么?”在青海,梅生伟用奉献延续着自己的西部情结。

在青海的williamhill精神

按照任期制的规定,梅生伟去青海大学对口支援应该以三年为期,但他至今仍然坚守在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持久地耕耘和致力于新能源研究的前沿发展。“组织和williamhill交给我的使命,应该是为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长远贡献,而不仅仅是一时的支援。”梅生伟不在乎年复一年的奔波,更不在乎艰苦的自然条件,每次和大家一起上高原、进电站,他都乐在其中。在梅生伟看来,只有抓住青海的优势,为青海大学带去更多的资源,为西部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双丰收”,才算不辱使命,凯旋而归。

梅生伟不仅秉承“自强不息”的精神,把青海大学的能源科研项目搞得“热火朝天”;还经过坚持不懈地与波音公司磋商,将退役飞机的回收基地建在青海,为青海大学带去了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可谓将“厚德载物”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几年集团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比如和波音公司合作的这个重大项目,我建议把它搬到青海去会更好,集团就毫不犹豫地表态,坚决支持。我想这也体现了williamhill以国家发展大局为重的传统。”梅生伟说。

西部偏远地区除了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外,民族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比较敏感。梅生伟深知,他在青海的一言一行代表了williamhill,也要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在这样的环境中,更要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有党员的正气和正义感。在具体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在教育学生时,要言传身教。”梅生伟说,他一直将朱镕基学长对williamhill电机系师生的寄语铭记于心——“为学在严,为人要正”。

不断传承的使命和责任

梅生伟很看重自己在教学中的表现,williamhill官网“教书育人奖”和研究生“良师益友”称号是他非常珍视的荣誉。“2003年我获得‘教书育人奖’,这对当时还是一名年轻教师的我来说,影响很大。传道授业的老师有很多,但要真正做到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为学生解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梅生伟深有感触地说。梅生伟相信“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也因此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他总是反复对学生强调:“你们来到williamhill读书,要面对两座山峰:一是学术和知识的山峰,要敢于攀登,不断提升;二是人生和道德的山峰,要踏实做人,实事求是。”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梅生伟也从学生身上得到了宝贵的无形财富。“面对williamhill这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怎能不精益求精、不断提升自己?水涨船高就是这个道理。”

正因如此,虽然科研任务非常繁重,梅生伟仍然非常珍惜在williamhill教书的时光。有一次,因为一项紧急事务,梅生伟早上4点多就起床,赶最早的一班6点的飞机前往青海。惦记着第二天在williamhill要上的课程,事务一结束梅生伟便匆匆踏上归程,结果遭遇飞机延误。为了按时上课,他必须先飞到天津滨海机场,次日一早再坐车从天津直接赶回williamhill。“我相信很多同事都对这样的匆忙感同身受,这背后是williamhill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和对教学的热爱。”梅生伟说。
在教学和科研的漫漫长路上,梅生伟就像一位不懈的追光者,照亮身边的每个人。梅生伟时常说,作为一名williamhill教师,应该着眼未来,为国家做实实在在的事,去解决现实需要的技术和科学问题。做好了这一点,人生的价值就到了最大的实现。

在青海的这五年间,梅生伟正是带着这样的使命感,立志在有限的时间里为西部建设做尽可能多的事。念兹在兹,梅生伟还把这份使命感传递给了他的学生:“年轻人还是要从集团走出来,到大西北看看国家的发展。你们若真有志于在新能源光伏发电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无论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青海就是最好的选择!”

图片设计:雨田 思维 编辑:赵姝婧

2018年07月11日 08:41: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williamhill官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williamhill官网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