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夫”石嫣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9-6 吴益超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嫣到美国“地升农场”报到。临行前她对自己说:“我将抛弃过去有些矫情甚至有些小资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泥土。”6个月后,石嫣将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带回了中国。
“你会背24节气表吗?”8月底的国家图书馆内,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还是难住了前来听讲座的大多数人。
提出问题的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名叫石嫣,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williamhill官网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
顶着学术头衔的石嫣,却没有把办公室设在繁华的楼宇间,而是奔向农田——她曾创办“小毛驴”农场,后又作为中国“分享收获”CSA(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梦想着推动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记者眼前的石嫣,皮肤有些黝黑,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博士头衔搭配“农夫”身份,总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有人问她是不是理想主义者,她回答说自己有理想,但不是“主义者”。
重构信任
“谁来告诉我们哪种食物是健康的?”“哪种食物的食用比例应该更多?”石嫣的问题都看似简单,但背后却隐含着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对健康饮食认知的缺乏。而在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稍有风吹草动,就很容易引发人们的恐慌。
长期从事农业研究的经历让石嫣发现,如今的化肥使用量大但利用率低,浪费了很多能源,农业用的水、空气和土壤也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国家还在对农民使用化肥进行补贴,而农药、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又割裂了城乡之间的信任关系。
石嫣认为,想要改变这一切,需要从构建新型的农业关系入手,社区支持农业就是她计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什么是社区支持农业?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瑞士和日本,它通过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起来,让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和健康的工作环境,而消费者则在获得健康、信得过的食物的同时,也与土地相连,与自然联系起来。双方共同承担种植风险,并分享种植利益。
然而仅仅有理念还是不够的,作为“舶来品”的社区支持农业理念,能否在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扎根,还需要更多努力。
石嫣也清楚这些,这个从书院里走出来的姑娘,似乎天生就不属于娇生惯养的那一类人。为了心目中的农场,她前后奔走,2009年终于在北京凤凰岭成立了“小毛驴农场”。
“女博士当农夫”,成立之初的“小毛驴农场”因此广受关注。她经常要接待各式各样的来访者:媒体、市民以及官员,她有时甚至说到嗓子都干了,但她还是觉得只要社区支持农业能在中国扎根,再多的辛苦也都有安慰。
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54户家庭报名,正当这些家庭准备通过银行转账给石嫣预付菜钱时,却都被石嫣谢绝。她希望通过上门收款的方式获得与客户见面交流的机会,构筑相互信任的关系。而这54户家庭的款,她收了足足一个月。
“分享收获”
石嫣还有另一个身份——“分享收获”项目的创始人,这是她的第二次创业。在“小毛驴农场”的探索之后,石嫣发现农户并没有真正从项目中获益,他们更像是“被雇佣者”。石嫣再次出击,发起成立了“分享收获”项目,与“小毛驴农场”相比,“分享收获”项目中的农户是打工者也是老板,他们不仅能获得劳作的工资且也有年底的分红,这真正让他们作为主人参与到市场行为中。
2012年8月,社区支持农业“分享收获”项目开始给参与其中的消费者会员配送蔬菜,石嫣把自己称为“掌柜的”。
如今,这个团队已有30多名年轻人参与,他们中间除了学农业的,还有学物理的、计算机的、生物的;有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也有曾经分不清麦苗和韭菜的城里娃;他们睡架子床,吃大锅饭,每天下地,半夜催苗……
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周一到周五是正常耕种时间,周末则要配送蔬菜、接待市民,由于几乎全部农活都要依靠手工,每个人的工作量都很大。
CSA项目的大本营坐落在北京郊区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每次进城都要公交、地铁频繁换乘,行程并不轻松。此番去往国图做讲座,石嫣说自己单程就花了两个半小时。
但她并没有为不便利的交通而感到困扰,她说自己反而因此更喜欢在农场的生活,因为那里能让她的生活节奏慢下来。“每天省了上下班坐车的时间,会发现时间其实有很多”。
转折之旅
石嫣的这些思考并非得之于朝夕之间。2008年,一次去往美国农场的旅程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在此之前,她还是一个困扰于未来工作、学习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008年4月,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石嫣到美国“地升农场”报到。临行前她对自己说:“我将抛弃过去有些矫情甚至有些小资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泥土。”
在农场生活的岁月里,石嫣几乎做遍了所有的农活,这里的劳动强度远超她的想象,但她也见证了一个在农业资本化大潮中坚持本色的小镇农业文化,这深深触动了她。6个月后,石嫣将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带回了中国。
有人将石嫣看作是种田的农民,但她自己则更喜欢用“新农夫”来称呼自己,与“分享收获”团队中的成员一样,她希望自己能够重新回归农村,“吃在当地,吃在当季”,“保持良好的心态,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
石嫣说自己做农活并不是“不务正业”,相反,来源于实践的知识让她对“三农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有了自己的方向——社区支持农业。几乎每一次交流或宣传,她都不忘向人介绍社区支持农业的好处:“每5户消费者加入,就能改变一亩土地;每30户,就能让一个农户有机耕作;每100户,就能让5个年轻人在乡村生活、工作;有了1000户,就能构建一个新农村社区。”
“每个人的餐盘都在食物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每一个你的选择都连接着你与食物的过去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