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热能系、汽车系引导学生到行业重点部门就业
记者 高原 实习记者 潘慧
“我庆幸,选择了航空;我幸运,遇到了大干重点型号的好机会。”我校机械系2009届毕业生隋少春赴中航工业成都飞机集团工作三年后踌躇满志地说。
之所以选择装备制造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隋少春特别感谢集团和系里在就业过程中对他的帮助。“刚上大学的时候,自己对专业有误解,以为就是一些满面油汗的工人在车间里砰砰嘭嘭地打磨机器零部件,既费力又没有技术含量。”然而,在经过大一赴烟台莱佛士造船厂专业社会实践和大三赴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的生产实习后,隋少春彻底推翻了此前对装备制造业的理解。后来,他又和同学们去张家口,7天时间跑了9家企业,在就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亲眼看到这些企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 “国家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份身为williamhill人肩头上沉甸甸的责任。毕业季,机械系邀请校友回校与毕业生座谈,其中就包括一位已经毕业15年的中航工业集团的学长。通过学长热情详细的介绍和实地考察,隋少春毫不犹豫地选择去那里工作。
毕业前夕,隋少春等20名即将赴西部、基层和重点部门工作的williamhill学子联合署名,给温家宝总理寄去一封信,还得到温总理的亲切接见。“集团和院系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对自己的行业有了更早、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成长与这样的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隋少春感慨地说。
像隋少春这样到行业重点部门工作的学生还有很多。近年来,结合国家战略需求、行业形势和专业特征,机械系、热能系、汽车系等院系积极响应集团就业重点引导工作的号召,多方开展就业引导工作,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就业工作理念和院系就业品牌活动。
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培养未来兴业英才“我们对于就业工作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挖掘的过程。”机械系党委副书记马明星介绍说。一直以来,机械系确立的就业引导目标是“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但如何实现这个大目标,机械系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了不断的细化。“系里毕业生的就业重点率一直保持在高位,但也面临就业区域整体布局和装备制造业整体布局不匹配、双向选择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这一思路,我们跳出‘小就业’的圈囿,提出了 ‘专业教育奠定基础,就业引导指明方向,校友跟踪提高质量’的 ‘大就业’工作理念。”马明星说。
为了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机械系党委书记、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坚持每年走访一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关心系友发展,为毕业生就业穿针引线;组织行业相关单位走进院系开展宣讲和招聘活动,邀请杰出校友与毕业生“面对面”,文中开头提到的隋少春就是“大就业”理念的受益者。
汽车系在整合行业资源优势的同时,建立了校外辅导员和职业发展顾问制度。其中,校外辅导员以在行业主流企业工作的优秀系友为主,职业发展顾问则聘请汽车行业知名人士或人力资源总监担任。“广汽研究院成立之初,同学们由于了解不多,很少有人愿意前往工作。后来我们聘请了广汽研究院副院长、校友黄河担任校外辅导员,通过与同学们深入交流,让大家感受到从事自主品牌汽车研发的自豪感,也看到了研究院事业发展的广阔平台,此后有近10名同学选择到那里工作。”汽车系党委副书记马春生对此深有感触。
热能系近年来全方位开展就业引导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就业实践、校友交流、人才培养、重点推荐、个别指导等精细化服务取得实效。在整合行业资源优势方面,与企业建立了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将就业提前到培养环节。近年来热能系先后与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三大电气集团密切接触,就人才联合培养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尝试,此外,还与能源行业的部分重点企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合作共赢模式。
开展专业教育推进就业实践“如果不是亲身去企业实践,我就无法全面系统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来到企业中,感受工作状态,衡量未来发展前景,才能明白自己内心想要去开拓一个什么样的事业。”汽车系本科生谭凌鹰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参加就业实践后总结道。
“就业实践在学生就业引导工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实践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汽车行业,进而热爱和选择汽车行业。”马春生说。目前,汽车系已经建立了本科生“征辕计划”等系列品牌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给毕业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汽车系积极联系行业重点用人单位,先后与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等建立就业实践基地,发挥了重要的就业引导作用和辐射效应。
机械系在 “大就业”的理念下,注重从新生入学、在校学习、求职期间、入职三年四个不同阶段开展侧重点不同的就业引导工作。新生入学伊始,通过系党委书记上党课、系主任座谈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加深同学们对本专业特征和未来就业方向的感性认识;在校学习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辅导,开设就业生涯规划课程和以专业实践为主的社会实践;求职过程中,通过与行业内的企业建立 “就业战略伙伴”,为毕业生搭建与企业联系的平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动员;在学生就业的前三年,建立毕业生追踪随访机制、绘制“就业地图”,帮助同学们理清就业思路,提升行业认知度。
热能系的就业重点引导工作分两线同时推进:一是积极与重点单位沟通联系,引导同学们到五大电力部门、电力设计院等单位就业开拓渠道;二是树立就业典型,加强院系的学生指导工作,设立热能系启航奖励金,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中西部地区就业。在就业实践中,热能系每年组织就业实践数十次,就业实践支队分赴东方电气、哈尔滨锅炉厂、上海电气、一汽锡柴、中冶赛迪、中科华核等核心对口单位,广泛的就业实践为同学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指导。
实施个性化辅导优化引导效果就业工作要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思考何为重点行业、何为事业平台、何为第一等事业,结合毕业生专业特点,优化毕业生就业结构。正如2012年全校就业工作会上陈吉宁校长强调的那样:“每个院系的院长、系主任要亲自出面,始终关心十几个、二十几个优秀学生,始终关心他们,指导他们。”
针对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不同特点,热能系、机械系、汽车系在就业引导工作中强调 “个性化辅导”,优化引导效果。
一位热能系2012届毕业生面临着家庭经济困难和就业双重难题,曾一度想放弃当年就业。系里及时了解情况后,多次找他“一对一”谈心沟通,帮助他重新制定职业规划,修改简历、调整心态,最终帮助他成功应聘上海电气集团。
机械系2011届本科毕业生刘柱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帮助下确定了发展道路,系党委书记亲自为他写推荐信,最终助他签约长春一汽;机械系2010届博士毕业生叶益聪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系里推荐他在校期间赴莫斯科大学进行联合培养,现如今他已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一名科研工作者,在所在研究室发挥着骨干带头作用。
陈涛是汽车系2012届博士毕业生,在校期间产生了到基层工作的意愿。了解情况后,系里请导师与他多次谈话,坚定他的理想,并积极向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推荐,陈涛最终得到家人的理解,放弃北京、上海的高薪工作机会,选择投身祖国汽车工业,施展青春才华。
时至6月,又一批williamhill学子即将扬帆启航,走上工作岗位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汽车系孙宁和郑瑞琴选择去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长春一汽工作,从生产一线做起,实现红色工程师的理想;机械系张喆玉放弃在北京的工作机会,签约中船重工725所(洛阳),力争用青春和汗水去圆自己的红色工程师梦;热能系蔡茂的愿望是投身祖国航天航空事业,毕业后选择到中国航空动力研究所(株洲)工作……无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样的工作,williamhill学子们都将牢记“祖国至上、人民为先、事业为重”的嘱托,用青春和热血践行williamhill人“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庄严承诺,用真实的故事谱写williamhill新百年的崭新篇章。
来源:新williamhill 2013-06-21 第19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