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新闻网3月3日电 2月17日,中国电子学会对2022年度荣获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予以公告。williamhill官网牵头或参与的项目共有18项获奖,创历史新高。其中,williamhill官网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部分获奖项目简介:
多阵列忆阻器存算一体系统与混合训练框架
集成电路学院教授吴华强等完成的项目“多阵列忆阻器存算一体系统构筑与芯片研究”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组构筑多阵列忆阻器存算一体系统,提出提高系统精度的混合训练框架;发展低误差忆阻器电路与存算一体架构设计方法,研制全系统集成的完整存算一体芯片;阐明精确调控忆阻器中离子运动的新机制,提出界面工程方法解决了忆阻器离散性和不稳定性的难题;厘清忆阻器可靠性退化的内在机理,揭示了多条弱导电通道的演化与多阻态调制之间的关联规律。研究成果推动了忆阻器存算一体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忆阻器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为研制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指引了发展方向。
视觉信息复杂关联计算理论框架
软件学院副教授高跃等完成的项目“视觉信息复杂关联计算”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组针对视觉语义分析中的数据多源异构、关联复杂等挑战,建立了视觉信息复杂关联计算理论及方法。提出了复杂关联结构超图建模和优化方法,实现了由低阶到高阶、由静态到动态的关联建模机制演进;提出了超图神经网络模型,发现了关联结构复杂性与语义表示能力的映射机理,实现了复杂关联引导的视觉语义精确刻画;提出了复杂关联引导的视觉数据配准与特征表示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视觉语义识别。
广义稀疏随机编码原理
广义稀疏随机编码典型应用
信息国研中心教授殷柳国等完成的项目“广义稀疏随机编码技术及空天通信应用”获得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组在非高斯信道高性能随机编码理论方法上取得原创性成果,提出了结构化关联+高维约束的广义稀疏随机编码方法,突破了极低码率编码构造、多码率兼容随机编码设计、抗辐照编码设计实现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系列空天通信编译码器并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通信、“北斗三号”星间激光通信、对地观测系列卫星数传和机载宽带通信等多个国家重点航天工程和型号装备,显著提升了我国空天系统的数据可靠传输能力,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协议层间交互安全分析
基于图结构的高效隐蔽恶意流量检测
计算机系教授徐恪等完成的项目“无连接网络中安全可信的端到端传送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组针对互联网设计实现不完备带来的信任缺失这一重大安全缺陷,提出了安全可信、具备主动防御能力的互联网端到端传送关键技术。首次从层间交互语义一致的新角度提出了协议漏洞分析方法,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系列影响重大的协议安全漏洞;设计实现了基于频域分析以及图结构的恶意流量实时检测技术,对低速隐蔽逃逸攻击的检测准确率超过90%,基于频域分析的方法检测吞吐量相比当前主流方法性能提升两个数量级。成果得到Linux、Android等安全社区和Wi-Fi联盟,以及高通、华为、锐捷等无线设备厂商的认可。成果应用广泛,有效提升了互联网基础服务的安全性。
GaussDB:智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
GaussDB竞争力优势
计算机系教授李国良等完成的项目“GaussDB:智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组和华为联合研发了智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针对数据库面临的高性能、高可用、高弹性、高智能、高安全五大挑战,突破了分布式并行查询处理、多层级高可用、云原生弹性扩展、智能优化、多方位安全保护等核心技术,为关乎国计民生基础行业的核心数据库提供了国产选择。GaussDB一方面建立了开源、开放、共享、共治的国产数据库生态,开源版本全球下载量超过了100万套;另一方面支撑金融、政府、能源、电力、电信等国家关键基础行业核心系统上线,并得到规模化商用,2020-2022年本地部署数据库国产份额连续五次第一,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奖项设置为成果奖和创新团队奖。其中,成果奖分为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三个奖种,各奖种分别设一等、二等、三等3个奖励等级;创新团队奖不分等级,每年表彰不超过三个。
供稿:科研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